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二季度:宏观经济由扩张期进入回落期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4年6月18日 08:39
  今年3月份以来,国家实行的控制新开工项目、控制信贷规模、控制土地征用、控制优惠价格、清理拟在建项目等遏止投资过快增长的行政手段发挥作用,投资增速迅速回落,宏观经济由扩张期进入回落期的转折点在第二季度出现。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性和调控的前瞻性,今后一段时间,宏观调控宜保持一段政策消化期。

  1、投资下降势头出人意料

  在今年3、4月份一轮疾风骤雨般的调控措施之后,投资降温趋势之快出人意料,今年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高达53%,3月份当月回落到43.5%,4月份降至34.7%,5月份投资仅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说明政府采取的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为主要着力点的调控措施,已经逐步落实到位并开始显效。

  另一个较具趋势性的指标是新开工项目数。1-3月,城镇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31%,而4月份新开工项目数同比仅增长5.9%,新开工项目得到控制,已开工项目又正面临全面检查和整顿,近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继续回落将不可避免。

  2、消费需求因基数原因出现反弹

  2004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月增长13.2%,5月份增长17.8%,1-5月份同比增长12.%。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去年4月下旬全国大多数地区开始受“非典”疫情的影响,“五一”黄金周暂停,同期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数较低,去年4、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7%和4.3%。其中,受“非典”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业今年4、5月份同比分别增长28.3%和47.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二是物价上涨使零售额总体上升2个多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4、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3%和14.8%。如扣除对比基数偏低和零售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消费品市场销售情况仍然比较稳定,消费需求继续维持不温不火的局面。

  3、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减小

  5月份,进出口总额8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增速比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49亿美元,增长32.8%,加快0.4个百分点;进口428亿美元,增长35.4%,回落7.4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21亿美元,扭转了前四个月连续出现逆差的趋势。1-5月,进出口总额4238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其中,出口2076亿美元,增长33.4%;进口2162亿美元,增长41.0%。进出口相抵,逆差87亿美元,而上年同期顺差为23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拉动的拉动作用由正变负。

  4、物价涨幅本季达到顶点

  虽然5月份CPI同比增长了4.4%,但与4月份相比,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上涨仍集中在食品和服务上,其中食品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个百分点,服务拉动0.5个百分点,除此以外的其他消费品影响价格总水平略有下降。与CPI数据同时公布的粮棉价格统计数据显示,在CPI构成中占有很大权重的粮食价格,5月份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

  从价格走势可以判断,今年物价的峰值将出现在第二季度。首先,从居民消费价格变动趋势看,去年受“非典”影响,二季度价格月环比连续3个月负增长,价格水平处于全年低点。直至去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才开始环比上涨,同比涨幅达到3%发生在第四季度。低基数将使今年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提高,而去年的翘尾因素又将使今年三、四季度的物价不可能大幅上升。其次,从引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粮食价格来看,虽然夏粮已经丰收,但夏粮增产量不大,粮食价格还不会大幅度降低。随着农业支持政策、耕种面积扩大等影响,秋粮增产希望较大,会一定程度减缓粮食涨价因素。随着秋粮收获、翘尾因素消失以及生产资料价格的逐步回落,只要政府不出台大的调价措施,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完全可能回落至3%以内,物价的持续上涨已成强弩之末。

  5、工业增速稳中趋降

  5月份,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310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工业增长在今年3月达到19.4%的顶峰、继4月份小幅下滑至19.1%之后,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且回落呈加速之势。从分行业数据看,回落的主要行业是生产资料行业,粗钢和钢材分别增长13.3%和14%,均比一季度增速下滑50%;水泥增长17.1%,比一季度增速下滑28%。由此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已对抑制工业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效果。

  6、经济增长出现峰值是个假象

  根据对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个拉动GDP增长的因素分析,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预计,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同比将超过11%,经济增长速度将创近年来的新高。为什么最近两个月投资增速下滑较快、消费和出口平稳增长,而经济增长不但不出现下滑,反而出现峰值?答案是由于去年的“非典”。去年二季度,我国正处于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的高峰期,经济增长速度仅有6.7%,其中第三产业仅增长0.8%,是1992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由于基数较低,今年二季度即使保持正常增长,从经济增长同比数据上也会表现出较高的速度。

  如果剔除去年非典的基数影响,4、5月份经济运行已从高位回落,二季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9%左右,已经低于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下半年,经济增速会进一步回落到8.5%左右,二季度将是我国经济从扩张期走向收缩期的重要转折点,目前一些经济个项出现峰值实属假象。

  7、调控措施效果开始显现,不宜再出台新的调控政策

  前一段时期,政府从投资、金融、土地、价格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以行政性为主导的调控措施,政策出台在时间上较为密集,调控措施综合效果正在显现。当前要继续认真贯彻和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把握好调控节奏和力度,保持一段稳定观察期和政策消化期,不必再出台重大调控措施。

  首先,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不能顾此失彼。采取行政手段控制投资是一种微观干预措施,成本往往较高,而且有可能导致低效率和寻租行为,且有回归旧计划经济体制的嫌疑,与市场化改革大方向不符。因此,从中长期看,宏观调整政策应当是逐步增加市场机制部分的内容,减少行政手段的成分,以价格信号引导投资主体做出选择。从这个角度说,加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迫在眉睫。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不能改变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情况下,要使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必须有效地控制外资的流入,减少外汇占款渠道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观察已经出台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必急于调整利率。当前是投资热、消费不热,部分行业热、不少部门偏冷,经济存在的问题不是总量问题,利率政策是总量政策,解决不了结构问题,反而会对偏冷部门和消费造成损害。

  第三,应加大财政政策抑制投资的力度。在固定汇率体制下,财政政策对抑制投资增长作用最大。因此,适当延长国债项目的建设周期,国债使用方向继续向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促进西部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倾斜以外,还应当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引导企业投资向国家政策支持鼓励的行业如农业、第三产业转移。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祝宝良)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