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借外资生财 借外脑改技 借外力发展 伊川经济装上“外置发动机”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学会    添加人:xj    添加时间:2004年8月10日 08:27
    荣登全省县级外贸出口“新科状元”,这一结果让伊川县委书记娄会峰笑得很灿烂:“没想到能比第二名多出口近700万美元。”
  据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今年前6个月,伊川县出口创汇5909万美元,同比增长76.7%。
  从昔日的全国重点贫困县,到去年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全省第18位,再到现今县级外贸出口“状元”,娄会峰感触颇深:“是开放带动给伊川经济装上了‘外置发动机’。”
  拥有73.3万人、6.3万公顷耕地的伊川,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无工不富呀!看见邻县富裕了,我们的干群也很动心。”娄会峰说:“一对比,使我们懂得了‘谁封闭谁落后、谁开放谁发展’的硬道理。”
  “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兴县、工业强县的意识,大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在近几年伊川县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些字眼频频出现。
  县长公小平将之归纳为三层含义:借外资生财,借外脑改技,借外力发展。
  借外资生财,河南豫港龙泉铝业公司是个典型。
  伊川有煤。要把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建设电厂是最佳选择。于是,伊川电力集团总公司应运而生,拥有2座电厂、2座煤矿和一个碳素厂,发电能力524兆瓦,年产原煤140万吨,年产值近60亿元、利税7亿元。
  从煤到电,产业链条延伸显然还未到头。2001年,伊川电力集团总公司与香港龙鑫集团合作,投资22亿元筹建龙泉铝业。从当年的6月开工建设到2002年11月21日全部达产,创造了亚洲同行业“一年建成,半年达产”的“伊川速度”。
  而今的龙泉铝业,已成为全省同行业的龙头。今年上半年,出口铝产品3.8万吨,创汇6000万美元。
    “今年出口突破1亿美元没问题。”龙泉铝业副总经理邢俊杰信心十足。
    借外脑技改,该县的金刚砂行业实现了由低向高的跨越。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城关镇的瑶湾村就开始尝试冶炼金刚砂,并在十几年内发展成为富村富民的支柱产业。现在,伊川金刚砂占世界金刚砂市场份额15%以上,产量、出口量均占全国的近1/3。
    在河南伊龙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记者从沉淀池中抹了一手“灰”。可别小看这“灰尘”,它可是该公司引进的高新技术人才针对国际市场开发生产出来的金刚砂材料———超细微粉。“这些产品85%出口到欧洲。”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外来人才技术的帮助下,伊川县的金刚砂冶炼形成了一整套电耗小、质量稳定和生产安全的独特冶炼工艺,刚玉块料耗电量平均2250千瓦时/吨,比国家行业标准降低了16.7%,在金刚砂行业中被誉为“伊川工艺”。
    借外力发展,伊川经济的总体质量迅猛提升。
    从2002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后,伊川县通过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县域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升。
    刚刚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伊川县完成生产总值35.8亿元,同比增长4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99万元,同比增长34.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73元,同比增长19.5%。同样对应的是,上半年,全县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1个,引进资金5.71亿元。
    “今年,伊川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我们有信心。”县长公小平在表述中没有给自己“留余地”,“照这样的投资发展势头,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后劲十足。”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