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三江源生态建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文章来源:西海商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4月6日 15:38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目标。其中,规划指出,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治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工程区面积938.65公顷。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将在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内实施封育草地,减少载畜量,扩大湿地,涵养水源,防止草原退化;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治理重点工程,即退木还草644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0.65万公顷,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止、湿地保护、黑土滩治理80万公顷,鼠害治理209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5万公顷。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的“中华水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据我省一位从事水土保持工作20多年俄专家介绍,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我省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据初步统计,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黑土滩”面积约1.2万公顷,沙漠化土地面积为2.5万公顷,且每年以5.2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大。同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2100公顷,黄河、长江在我省境内每年平均输沙量高达8814万吨和1232万吨。此外,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已出现众多湖泊面积缩小甚至干涸,以及生物物种分区缩小、物种逐渐变为濒危物种等生态严重恶化的迹象,而鼠、虫害面积则日趋扩大,目前已超过600万公顷。  
  200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规划面积为1523万公顷。2005年下半年,我省水利、环保、农牧、林业、气象等部门组成了三江源生态监测工作组,深入三江源地区,初步实现了监测资源的整合和生态监测体系的建立。此次国家将三江源生态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水土保持工程为国家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尚属首次。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