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的农业县所占比重较大,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是豫南一农村幼儿园的
孩子,其中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
(资料图片)
专家观点
我省地处中原,人口基数大,农业在三产中比重比较大,担负着“国家粮仓”的重要责任,由此造就了我省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我省,县域经济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50%以上,充分发挥县域经济活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
专家名片
冯德显,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域研究与开发》主编。
冯德显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曾主持了巩义、温县、沁阳、禹州、淅川、桐柏、扶沟、永城、西峡、孟州、漯河市召陵区、平顶山市新华区等县市规划,禹州市长庄乡、顺店镇、梁北镇、褚河乡以及封丘县赵岗乡等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经济科技化的新四化道路,确立了农业区工业发展要走农村发展带动和促进中心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其专著《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等受到学术界好评。
县域
经济
系列访谈
第1期
本报记者冯刘克见习记者孙钊
县域经济的提出,是我国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县域经济为载体的“三农”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焦点。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更加凸显。最近,本报记者就县域经济发展相关问题,采访了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
记者:对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您有什么看法?
冯德显:我省地处中原,人口基数大,农业在三产中比重比较大,担负着“国家粮仓”的重要责任,由此造就了我省县域经济的特点。一是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我省的县级行政区划比较多;二是从整体上看,我省农业县占的比重较大,这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需要,而粮食生产效益低下,劳动收益率低,造成县域经济总体比较落后;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空间方面,在中原经济区城市群范围内的地区要高于其他地区,京广线沿线的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在结构方面,农业占比较大的县域要落后于其他县域。
记者:在当前形势下,我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冯德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我省推动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省,县域经济占
到全省经济总量的50%以上,充分发挥县域经济活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这样说,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省79.4%的人口集中在农村,也就是县域,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需要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根本也在于发展县域经济。另外,农业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农民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农村为工业提供了市场,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大发展也就失去了重要的支撑点。
记者:在您看来,新型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冯德显: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新型城镇化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工业,没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新型城镇化,只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生产要素才可以流动起来,才可能形成集聚,形成新型城镇化。反过来,有了集聚,有了新型城镇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为第二产业提供了空间、交通、原料等优质生产要素,可以推动工业发展;另一方面,人口集聚就会产生对服务业的需求,比如教育、医疗、商业等,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