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郑新立 中原经济区论坛讲话
文章来源:中原经济网    添加人:hnqyjjxy    添加时间:2011年4月19日 15:17

尊敬的许嘉璐副委员长,尊敬的卢书记、郭省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能够接到家乡的邀请来参加中原经济区论坛感到非常荣幸!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这在中原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原人民曾经创造了古代的灿烂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一亿人口的中原人民能够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这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原如何崛起?我想对这个问题提四点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要清醒地认识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目前所处的阶段。因为只有认清了本地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阶段性的特点,才能够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十二五”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具体到河南就要有自己具体的任务和要求。通过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河南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是对中央方针政策的最好落实。总体来说,河南的经济发展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我觉得处在一个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就全国来讲,我们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了中后期,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河南比全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迟了一步,仅仅处在中期阶段,像我的家乡南阳市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为什么做这样一个判断呢?第一就是我们经过30年的发展,河南的经济总量在中部六省里面已经居于第一位,走出了一条以不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的工业化道路;第二是已经形成了新的四大支柱产业,第一是食品工业,第二是机械工业,第三是能源工业,第四是有色功业。特别是食品工业成为河南最大的产业,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成就;第三个特色就是外出打工1000万劳动力,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也锻炼了河南的大批劳动者。现在外出打工的时候如果三千万劳动力的话,一个人出去一年挣两万块钱,一年就是2000亿元的收入装进农民口袋里。所以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前,文件起草者下来调研我们到了河南省和另外一个省,我看到另外一个省人均收入比河南多一千多块钱,一看房子,河南三分之二的农民都住上了楼房,而另外一个省住的房子多数是平房,但是他们比我们富,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打工经济成为河南的一大特色,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我们也有一些发展滞后的地方。

第一个滞后的地方就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滞后,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全国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例已经下降到43%了,河南还接近50%。像浙江省已经下降到17%了,江苏省已经下降到19%了,所以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农民的收入、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第二个滞后就是城镇里面在非国有单位从业人员的比例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国的平均水平是75%,浙江已经占到了85%以上,河南还接近于50%,在非国有单位从业的城镇人员占整个城镇人员的比例还接近50%,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了20多个百分点。这说明我们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发展滞后,因此经济发展就没有活力。

第三个滞后就是资产证券化率低,全国市值总额占工业资产的比例是70%多,河南只有12%,就是说明我们还不善于资本市场来筹集资金加快河南的发展。像江苏的江阴市一个县级市上市企业22个,各个都是绩优股,形成一个江阴版块。像浙江绍兴的一个镇,上市企业也有十几家,而我们这样一个上亿人口的大省上市企业只有20、30家,就说明不善于利用资本市场的钱来发展自己。一个企业一年赚点钱,小日子过得不错就满足了,觉得上市特别麻烦,还要监管,还要公布财务信息,这说明市场的观念相比发达地区还比较落后。

第四个滞后是经济的外向度比较低。全国经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也就是对外贸易总额占GDP的比例已经占到70%多了,河南只有7%。就是说河南的经济基本上还是一个封闭、半封闭的经济,不善于利用国际市场来发展自己,所以怎么样能够开放、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吸引技术恐怕会成为中原崛起的重要任务。

所以制定中原崛起战略、政策,我觉得要紧紧围绕河南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是看别人说什么我们说什么,河南现在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哪些是我们薄弱环节?从强化薄弱环节出发来制订战略、政策,把全省上下干部、党员、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加快河南薄弱环节发展上来,这是中原崛起的重要前提条件。

另外一个建议就是把工业化、城镇化作为中原崛起的核心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个转变就是要扩大消费,要让老百姓收入有较快增加,怎么样能够让河南一亿人民的收入增加快一点?沿海的经验告诉我们“无工不富”,工业发展不起来你是富不起来的。所以要把工业化、城镇化作为富民的根本途径,从这个入手来增加河南人民的收入,从而提高河南人民的生活水平。怎么加快工业化?第一条就是要继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的产业转移。河南现在GDP总量能够搞到中部六省第一,两万多亿,我们的工业利润前几年一直在中部六省里面相当于其它五省功业利润的总和还要多,为什么搞得比较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前些年我们改善投资环境,承接了沿海地区的大量产业转移,再加上自己的工业发展比较快。现在这个经验中部其它几个省都学走了,湖北、安徽、江西现在也在加大吸引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力度,政策甚至比我们还优惠,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比我们还高。所以我们的经验他们很可能已经学过去了,那我们就要继续改善投资环境,继续吸引战略性投资者,要引进大项目、大企业,而且不仅着眼于国内的央企,沿海的民营企业,重点要吸引国外的跨国公司到中原来投资。

第二个措施就是要营造一个鼓励创业的政策环境,尤其是要吸引外出打工农民工的成功者回乡创业。我前天到江西调查,江西井冈山下面的吉安市,把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视作外商回来投资,税收上给予“三免两减”的待遇,在用地和各项政策上给予优惠。河南出去了一千万人打工,现在有不少人已经成功了,手里攒点钱了,想回来办点事,有个几十万、几百万,那我们就要吸引他们回来在本地创业。在农民工中间的5%培养成小老板,小老板将来会成为大老板,他们可以为河南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我们这一千万农民工将来不一定到沿海去了,就在家门口打工,有的在家门口都变成老板了。

第三个措施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上市,培育一批跨国公司。去年,我应河南省委宣传部的邀请,到省里面做了一个调研,为“十二五”规划提了一些建议,我到洛阳和南阳看了大量企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具备上市的条件,有自己的技术、有自己的品牌。我问他们为什么没有上市呢?他们说还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想要把河南的企业借助于股票市场、创业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利用全国的资金尽快把他们做大做强,培育一批跨国公司来带动河南的崛起。

第四个措施是以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带动城市化率的提高。郑州这个城市现在有300多万人,发展潜力很大,到处都是平原,不缺水、不缺电、不缺劳动力、也不缺地,现在像深圳、东莞这两个县级市,现在集中了多少人?各自集中了1000万以上的劳动力,深圳有1200万,东莞也有1000万以上。郑州这个地方如果和开封联结起来,形成千万人口的城市是完全有条件的,这就需要有就业机会,有产业带动,而且形成一个大中小城市互相配套的城市群。你说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生活成本高,小城市生活成本低,但是就业机会少,那么我用现代化的轨道交通链起来,住在小城镇到大城市就业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所以中原地区应该成为一个大中小城市相衔接的中原城市群。

另外一个建议就是应当利用社会资金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现在农业现代化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第一是资金富裕,到处是流动性过剩。第二是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出路。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招工难。第三是市场上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这三条我们结合起来就可以加快建设机械化、现代化、社会化的大农业,中原地区大部分是旱作农业,机械化非常容易操作,可以通过全过程的机械化把相当一部分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一个劳动力可以种几百亩地,农民变成土地的所有者,就相当于地主,再加上产业工人两个身份,通过土地入股可以分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收益。我听说新乡一个地方一亩地转让以后价格就是一千斤小麦的市场价格,小麦价格今后要上涨的话土地承包价格也可以上涨。另外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以后可以出去打工或者就地搞多种经营,又可以增加收入,一户的土地转包出去一年收入搞几千块钱,一年出去打工再赚几万块钱,那就可以实现小康了。这件事现在黑龙江搞得很好,黑龙江的土地80%已经向种田能手、种田合作社集中。我觉得河南的农业搞机械化最有条件,河南应该成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区,通过搞现代化的农业来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将农民更多的转移到二三产业以后就可以富起来。要发展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和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农业公司,通过新兴的农业投资和经营主体的建立来加快农业现代化。

第四个建议就是要通过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尽快的扩大公共服务。河南的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排名倒数第一,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过去河南对中央财政贡献比较大,河南人民讲大局、讲风格,尽管资金困难一点但给中央财政多交一点,现在转移支付尽管河南转移支付的总量比较大,但是人口多,摊到每个人身上就少了。我们一方面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因为中央已经提出要通过人均公共财政支出的均等化来实现人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就成为“十二五”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