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为期七天的两岸记者中原联合采访行动终于在台媒记者依依不舍的告别声中划下完美句点。在河南访问的日子里,两岸记者以“聚焦河南新面貌、关注中原经济区”为主题,走访了不少中原地市、产业集聚区、中小型和大型企业等,活动结束时,台媒记者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宝贵建议。
“中原城市对外引资已成竞争态势”
连日来,记者们陆续参访了信阳、南阳、平顶山、许昌等地的产业集聚区及企业园区。台媒记者表示,通过短期见闻以及长期观察,发现中原城市对外引资已呈竞争态势。台湾记者胡乔松说,目前,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由于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日渐缺乏,生产成本逐渐增加,使得许多沿海企业内迁。其中有不少的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而中原地区各地政府部门为外来企业的入驻争相提供许多优惠政策,如减税、水电气、提供厂房等各方面的优待,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河南企业应向高端精细化发展”
从制衣制鞋工厂到电子配件企业,从著名重工企业到新型风电产业园,从塑料包装公司到大型能化集团。台媒记者称此次行程虽短,“管中窥豹”也有许多感想。台湾记者黄义雄说,中原的企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和沿海相比要相差好几年的水平。但是,河南的企业发展很快,各地都是新建的厂房。通过这几天的采访,他们发现河南有一些企业发展的很好,有很先进的技术,可以完全实现机器智能化管理,但是也有一些从外地引进的企业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河南的企业应该多向高端和精细化发展,对一些高污染低科技含量的企业应少引进。”
“台湾重视中小企业,工业发展可做借鉴”
台媒记者中,有的是第一次来河南,有些是时隔多年再次造访,对于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日新月异的风貌,台媒记者表示“有目共睹”。对于将来以后长远的发展,台媒记者一致认为,河南经济的发展应该多重视中小企业。黄义雄告诉笔者,台湾的工业自六七十年代以来,已经很发达,中小企业早已成为支撑台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原经济建设中,中小企业亦受到相当重视。目前,台湾对于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保已经成为企业审核准入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而大陆的工业环保意识亦逐步在加强。台湾工业和企业的发展对于大陆中原地区经济建设来说,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