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与六位商界领袖共话经济未来
记者:你主持的其它高端访谈节目,如《问答神州》也很精彩,为何单单将今年的新节目《与卓越同行》结集成册?
吴小莉:“问答神州”开播到现在,已经访问了近200位嘉宾。如果要结集成书,因为嘉宾人数众多,必然要有所筛选,比较难抉择,所以暫时没有出书。
“与卓越同行”专注于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主题比较统一,所以非常适合结集成册。我们希望这本“预言册”在未来五年可供大家去分享、思考和参照,甚至可以在五年后重新进行审视。
记者:从你主持的时政新闻类节目《小莉看世界》《问答神州》《时事直通车》到财经类节目《与卓越同行》,跨度较大,时政和财经,两个不同的门类。
吴小莉:我觉得媒体人没有不能涉足的领域,只要我们足够认真、努力地去研究它。
我刚到香港时,做的就是财经资讯节目。当时采访过辜振甫和经营之神王永庆;我还担任过卫视中文台财经节目经理。我发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另一股很重要的力量是企业家和企业,他们是推动社会向前的另一个重要推手。
我和行业领袖们的对话跨行业跨得很厉害,这就需要我在对话开始前做大量准备工作。我对他们每人所在的行业都要能准确把握住热点所在,这样才能构成一场比较立体的对话。另外,我是抱着交朋友的心态来做节目的,我要先把自己想成对方的处境,在同一个平台上,就会产生同一种振频,采访就像对唱一样。对话结束后,受访者说他们也有思考和所得,这是一次互相助益的交流。
记者:为什么选择这六位人物对话?
吴小莉:这六位人物都是各自行业里的领袖,不仅站在行业之巅,还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犹记我刚工作时,做一条新闻,要找到有卫星的地方上卫星,传送出去方能播放。现在有了互联网,随时随地都能把新闻在第一时间播报出去,这就是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变化。
这六位人物所在行业,例如农业、移动互联、电商、银行业等,如果我们能预见这些行业的变化,就能提早做好应对的准备,并从中找到商业机会和理解世界的机会,那我们在未来就可能成为推动这股社会变潮的一分子。
记者: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与卓越同行》是一本关于“分享”的书。
吴小莉:对。这本书是我对柳传志、马云、常小兵等六位企业界领袖,平均一人两三个小时的专访所呈现出的作品。对话的内容不是讨论他们过去的辉煌,而是用他们的经验、智慧和眼光,去谈论当下以及未来。
每位企业领袖不只面对我的提问,他们和行业专家、观察者们亦有交流。所以这本书里既有行业领袖的智慧,也有行业专家和观察者的启迪。另外我在和六位人物的交流中,也留下了自己的观点。
谈工作和生活
在平衡二者的关系中学习和成长
记者:你在担任凤凰卫视咨讯台行政职务的同时,并未终止自己的采编工作,通常来说,多数做到高管职位的传媒人,都甚少涉及具体的一线新闻工作。
吴小莉:对于24小时的新闻资讯台来说,保持新闻的敏感和触觉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职业岗位上,行政工作和一线的采访工作其实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做得更多的是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播报以及人物专访。这样的工作不仅能让我保持新闻触觉上的敏感,还可以继续深入学习,以便在和同仁们交流、沟通的时候,也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地提供新的思考和看法。
不管是在新闻一线,还是在主播台,或者是在行政岗位上,既能够眼见为凭,又能兼顾各方,对一位媒体工作者来讲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记者:喜欢你的观众视你为偶像,也有不少学子们因为喜欢你,想从事新闻工作。这个职业,是富有魅力和挑战的。
吴小莉:新闻工作不能只看到它光鲜亮丽的外表,还要看到这份工作背后的孜孜不倦,从业者所承担的辛劳风险,和他们的执着。
我给学子们的建议是,永远要记得自己刚入行时,或者当初选择这个职业时的理想是什么,不论周围看到的是山,是水,是风,是雨,是晴天还是雷暴,都永远要记得自己当时坚守的是什么,选择的原因在哪里,这样无论周围风景如何,都能够为理想持之以恒奋斗不懈。
记者:1999年,你曾出版过一本自传—《足音》。如今十几年光阴又过,这十多年来,你的工作和生活,自然也有变化吧。
吴小莉:工作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和本业,使得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可以随时移动工作;但同时也使得我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无时无刻不被电子产品牵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有大事发生的时候我在”,我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有观察,有思考,有经历。
个人生活上,我经历了从为人女儿到为人妻再到为人母这样的生活历程。这也使得我更加理解生活的全貌。我明白了其中的义务和责任,更明白其中的欣喜和快乐。可以说,过去十多年,我更多的是在平衡家庭、生活、工作几个关系中去学习和成长。
记者:说到“平衡”,你不仅平衡着行政工作和采编工作,你也平衡着工作和家庭。平衡后者,有什么诀窍?
吴小莉:我个人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诀窍之一,就是要让家庭的每个成员都知道自己的工作节奏,取得对方的理解,并尽可能地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能够有一些结合。
记者:最后,用《与卓越同行》里的“展望未来”视角提问,你对新疆经济的未来乃至整体发展前景,有什么看法?
吴小莉: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虽然她位于祖国的边陲,但如果眼光放大一点就会发现,她是亚洲大陆的中心。我曾到过位于乌鲁木齐市郊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那种站在亚洲中心的感觉极为震撼。此外它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储备基地。既是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也是当代中国对外开放,加强与中亚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新疆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
在记者接触过的受访者中,相对来说,曾有过媒体从业经历的人,对采访的配合度最高。而此次采访新闻主播吴小莉的经历,再度印证这个观点。
新疆和香港,万里之遥。当看到吴小莉新书首发的消息后,记者最初对采访是否顺林成行未予过高期望。想当然地认为以吴小莉今时在媒体行业的地位,她可能无暇接受或电话或邮件的采访,职业经验使然。
可是实在是对她太过好奇。因为读者对她的熟悉,外加她曾于2005年和2007年两度莅临新疆,便抱着尝试的态度,联络到《与卓越同行》一书的责任编辑,四川文艺出版社王其进。这是10月16日。当天他说,吴小莉正在国外出差工作,可以邮件采访。“不过回复时间待定。”
10月18日,我拟定好采访提纲,并将简体字转换成繁体字后,发给编辑并请其转交吴小莉。遂在盼望和接受现实的双重折磨中期待着。
出乎意料的是,22日晨,就收到了吴小莉翔实而耐心的回复。
事实证明,决计不能以固有经验去预想下一位采访对象的受访态度。
此番采访围绕着两方面展开。她与浙江卫视合作的访谈节目《与卓越同行》,和她处理事业和家庭游刃有余的方法。从个人角度而言,后者更是我关心的。
和多数观众一样,记者对吴小莉的印象,来源于她的荧屏形象。台前,她干练、果敢、自信、尖锐;幕后,她温婉、随和、大度、贴心。后面这四个形容词,是记者从她对待本次采访的态度,和她的回复中加上的。
也许,一个真正具有魅力的女子,也该如她这般:刚柔并济,坚韧工作,柔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