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畜牧业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6年10月17日 09:21
金秋送爽时节,记者在三燕大地上行程1200公里,所到之处,无论是企业、车间、专业村屯,还是标准化小区,畜牧业均以独特的优势和风采,彰显着实力。畜牧业已逐渐成为朝阳农村经济第一大产业,开始威风凛凛地“升帐挂帅”。
农民大发牛羊财
据专业人士介绍,农民养一头猪年可获纯收入100至150元,养一只蛋鸡年可获纯收入10至20元,养一只肉鸡年可获纯收入2至4元,养一只普通绵羊,年可获纯收入80元,养一只肉羊年可获纯收入150元,架子牛育肥期内日纯效益3元/头,畜牧业是个旱涝保收的产业。尽管朝阳十年九旱,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大旱之年,都有一定的集中降水过程,都会有大量的秸秆和饲草收获。无论从市场还是从价格看畜牧业都具有巨大潜力。如羊肉,国外优质羊肉每吨售价在3800美元至4800美元,是国内羊肉价格的2.5倍至3倍。
凌源三十家子镇就是依靠养殖肉牛,从一个传统的农业镇一跃成为东北最大的肉牛集散地,市场年交易肉牛30万头,交易额10亿元。以肉牛为主的大牲畜存栏4.9万头,培育养牛大户1500多户,使全镇3000多人从事肉牛养殖。该镇牧业经纪人协会副会长王永春靠收购架子牛,快速育肥年出栏1000多头,联系贩运黄牛4000多头,年销售额在1500万元以上。
畜牧业是个中轴产业,它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可牵动种植业、饲料工业、运输业、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形成一、二、三产业紧密衔接的产业链条,最终实现多环节、多层次、多领域的增值增收。
畜牧龙头强势崛起
产业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龙头企业则是畜牧产业化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缺少这个环节,畜牧业就谈不上产业化,更谈不上有更大的发展。基于此,朝阳市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业中的重中之重,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创优环境、招商上项目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快培育和建设规模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畜牧产业化组织,使一批龙头企业纷纷在三燕大地落地生根,破土而出。
记者在凌源市三十家子镇看到,依山靠路而建的辽宁宏达牛业发展有限公司,颇具现代化企业气息。据公司负责人介绍,10万头肉牛生产线项目投资已达1.2亿元,9月份正式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1680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
站在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公司3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项目建设现场,总投资1000万元的饲料厂已完工,投资4000万元的加工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收尾当中。9月末实现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8亿元,利税3000万元,使4000多农户加入到产业化链条中来。与此同时,占地30亩的肉种鸡场也于7月下旬破土动工,10月中旬即可投入使用。
事实上,像“宏达”、“宏发”这样的畜牧龙头企业在朝阳各地还有许多。如正在建设中的喀左凌河牧业、科利饲料;朝阳县的分享禽业;建平的鑫枫羊业、三奇牧业;龙城的笑笑乳业、德凤公司;双塔的种禽公司等。可以预见,这些龙头企业的强势崛起和壮大,必将对该市畜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标准化生产成规模
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是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来,该市各县(市)区以发展规范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引导,并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措施,不断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建畜禽专业化生产基地,各级各类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红红火火。
9月22日,记者一行沿着崎岖的山路,先后来到北票市正在建设中的梁家杖子蛋鸡小区、冯家营子肉鸭小区等,在这些地方,看到的尽是设置先进、布局合理、环境优良的“三禽”养殖之所。据该市畜牧部门介绍,年初以来,全市已落实开工高标准专业小区30个,且多已完工,到年底,畜牧标准化小区总数可达到257个。与此同时,到目前,全市新发展饲养大户1074户、专业村(屯)67个。
和北票市一样,其他各地的牛、羊、猪等标准化小区也呈现出百舸争流的迅速健康发展态势。这些迹象突出表明,朝阳畜牧养殖正快速由传统的零星散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由落后的饲养方法向现代的科学饲养技术转变;由单一的生产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并日渐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和服务体系。
安全和优质是养殖发展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该市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兽药和饲料产品的同时,积极推进良种繁育。到目前,仅北票市已改良牛3700头、改良羊1500只,改配“二元”母猪5000头次,新建成各类改良场所16个,较好地保证了畜产品朝着优质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