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青岛九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振江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为帮助农民走上致富之路掀开了崭新的画卷。我们要紧紧抓住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重点抓好三项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一,加快推动工业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努力打造高水平食品园区。去年我们投资1.8亿元,建成了青岛海广食品公司,是目前国内加工能力最大、水平最高的肉食鸡加工企业之一,年加工能力6000万只,熟食加工能力2万吨,连同原有的生产规模,投产后年加工能力将达到1.1亿只,熟食加工能力3.5万吨,将成为国内最大的肉食鸡养殖加工企业。明年投资2500万元的纸箱厂和年加工能力20万吨的饲料厂,将在该园区建成投产,届时该园区年产值将达到30亿元,就业岗位达到6000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利用规模优势,在该园区内发展鸡精、软骨素、血红素等高科技的食品加工项目。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开辟九联新产业工业园。我们规划了面积5000亩的九联百亿新产业工业园,总投资3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计划2010年完成,目前总投资1.2亿元的集中供热项目于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12月底将投入运营,该项目不仅将大幅度降低九联集团的生产成本,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为今后新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为临近的园区实行了供气配套,既降低了污染,又提高了园区的招商能力,目前已与雀巢、大元印染、伊利牛奶等企业达成了供气协议。年加工30万吨的玉米深加工项目正在抓紧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工作,该项目将依托自主供气、供电、养殖业的优势,实现循环利用,将成为九联集团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打造“九联”新农村形象
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去年我们新建了5栋住宅楼,新入住128户。目前,已建成公寓楼12栋,迁入农户296户。到2008年底,旧村改造结束,668户村民将全部迁入公寓楼。
加大教育设施投入。投资600万元,规划建设了一所省级规范化小学———青岛九联小学,建筑面积5780平方米,可设置22个教学班,安排1000名学生;投资260万元建设了九联幼儿园,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
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投资300万元,建设了村委会办公楼,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三、坚持为村民办实事,不遗余力地提高村民的收入和创收能力
目前九联集团已帮助后庄扶村初步实现了居者有楼、劳者有工、少者有教、老有所养、弱者有助,人均纯收入早已突破万元以上,邻近十几个村庄的农民在公司的年收入也达到了1.2万元以上。病者有医也已排上了我们的议程,我们初步决定投资350万元,与莱西第二人民医院联手对沽河卫生院进行改造,实现一级医院的收费,二级医院的管理,三级医院的技术,由小病不出村达到大病不出村,这样,村民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报销比例大大提高,自费部分我们将用投资所获得的回报予以解决,基本实现有病住院,住院少花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始终认为输血不如造血。近几年来,在企业内部我们根据企业土生土长的实情,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对每年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然后根据志愿和特长安排到合适的岗位锻炼,目前全公司400多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就有一半以上来自于邻近八个村庄,不仅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永久牌人才,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周边村民的素质。
在企业外部,我们努力将一些规模小的配套产业放手让本村和周边村民来从事,例如:编织袋厂、羽毛粉厂、电机维修、电气焊、骨粉加工等,今年我们又将10辆运料车、30辆拉鸡车以及20多辆其它车辆全部以运费抵顶的形式出售给本村的村民,让他们来从事这些业务。
今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培养造血功能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山东省莱西市后庄扶村是个率先走向富裕与文明的现代化新农村,2005年实现集体收入9.2亿元,先后被评定为“山东省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村镇”、“青岛市小康建设示范村”。
青岛九联集团就是在这个村的村办小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已成为国家大型肉食鸡专业生产企业。目前集团下辖9个子公司,58个生产企业,拥有总资产9亿元,员工1万余人,年销售收入20亿元,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九联集团是“中国肉食加工五十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十五’第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全国农副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2005年,九联速冻调理禽肉制品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定为“中国名牌”,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回顾九联的发展历程,既记录着后庄扶村共产党员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足迹,也记录着农业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道路上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村企合一”和“九联模式”的创立和实施。
“村企合一”和“九联模式”是后庄扶村特有的发展模式,为这里的新农村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
建设新农村的新探索
1988年,村里砖瓦厂因土地资源匮乏而被迫关闭,村委会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借助砖瓦厂的厂房,投资建起了莱西市第一个存栏6000只的村办蛋鸡场。那年,青岛九联集团的领头人,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的王振江只有26岁。他和13名职工风里来,雨里去,做起了养鸡卖蛋的生意。功夫不负有心人,蛋鸡场第一年收入了9万多元,当时,他们没有像有些富起来的农民那样小富即安,而是不断地节俭每一分钱,把省下的资金用在加大投入上,使企业滚动发展。至1994年养鸡场不仅盈利达到300多万元,还培养起了本村和邻村1200多个蛋鸡养殖户,后庄扶村成为莱西第一蛋鸡养殖专业村,存养400多只蛋鸡的养殖户,年收入都达万元以上。
党的“十四大”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十五大”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提出,使他们对村办企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企业必须走改制之路,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改革,企业就没有出路,也永远得不到发展壮大。实践证明,他们这一步棋走对了。1994年9月16日,这是一个对后庄扶村人来说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王振江和169名蛋鸡场职工,在一张大红纸上按下了170个鲜红的手印。从这一刻起,蛋鸡场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他们出资290万元买下了养鸡场资产,成立了“青岛金鸡养殖有限公司”,青岛市第一家村级股份制企业就这样在后庄扶村诞生了。股份制成立的时候,王振江对父老乡亲们说:“我是党员,就一定要带头干,干就一定要干出个样来!”
企业的发展时刻连着父老乡亲的心。1998年,王振江到青岛工商局进行企业名称注册时,父老乡亲和公司的干部职工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起个好名字,企业名声在外,就更好发展了。当时王振江说:“这企业是由咱们大家伙干起来的,没有父老乡亲的支持,咱公司也没有今天。就叫‘九联’吧,让我们企业永久地与农民兄弟心心相连”。“九联”就这样诞生了,也就有了“九联,与您心心相连”这一家喻户晓的承诺。
九联的飞速发展需要吸纳更多的资源,而后庄扶村的进一步建设需要雄厚资金的保证。为了更好地理顺村、企关系,同时满足各自发展的需要,2002年经莱西市委批准,九联集团和后庄扶村联合成立了九联集团党委,实行村企合一,将企业与村庄的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创出了一种农村改革的新模式,走上了一条互为依托、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新道路。
“合”是人心齐、泰山移。村里一位老党员说得好:“九联好比‘一条线’,村支部好比‘一根针’,一根线拴住千条心啊!”
九联集团的“三级跳”
18年间,九联从当初的“小不点儿”蛋鸡场,发展成为如今的大型企业集团,这是后庄扶村的农民用辛勤的汗水创造的奇迹。
这期间,九联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其一是“单打独斗”的起始阶段。即1988年建厂始,只存养了6000只蛋鸡,资产只有14万元。到1994年,企业净资产达到300多万元,并初步积累了一些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经验。
其二是“公司+农户”的膨胀阶段。从1995年开始,九联集团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对企业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促进了企业从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实现了由养殖蛋鸡到农产品深加工的重要转变,实现了由经营国内市场向开拓国际市场的转变,集团将养殖环节向农户转移,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企业经营规模迅速膨胀。
其三是“公司+农场”的提高阶段,随着集团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农户”存在的利益连接机制容易破裂、养殖质量难控制、企业经营和农户生产风险大等弊端逐步显露。为有效解决“公司+农户”模式的不足,九联集团借鉴发达国家做法,由“公司+农户”发展为“公司+农场”模式,采取了公司与农户合建股份制养殖基地的新形式。
变化有目共睹。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合作方式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途径。十几年来,在这样的经营中,让人们看到了畜牧业的升级,看到了农民致富的新空间,更看到了资源配置的新潜力和新优势。
“九联模式”的冲击波
进入21世纪,面对国际养殖业市场的新形势,为加快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的步伐,九联集团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养殖经验和技术,在国内率先探索肉食鸡现代化、工厂化的高标准饲养,创造出了“公司+合作联社+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2002年3月,青岛市把这种模式命名为“九联模式”。
这一新模式,既提高了集团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又消除了农户单独经营的风险,迅速带动了青岛、烟台、潍坊等地的5个县市、50多个乡镇、4000多农户参与养殖。农户既是投资者,又是产业工人,平均每个农户可增加2万元的收入。这一科学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在带动农户共同富裕方面显示出巨大威力,成为带动农户致富奔小康的“富民工程”。
目前,后庄扶村80%的劳动力在九联集团就业,每人每月平均收入千元以上。今年60岁的王云利,他和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在企业上班,住的都是九联在村里盖的公寓楼,老伴在家照看孙子,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滋润。在后庄扶村,这样的农户比比皆是。后庄扶村的田间变成了车间,农民变成了工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在企业上班的工资。
九联不仅发展了一个企业,对社会和乡亲做出了贡献,而且带来的连锁效益更是巨大的。九联集团在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进程中,每年加工消耗30多万吨粮食,解决了一万多名农民就业问题,带动了建筑业、包装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拉动了旅游业、餐饮业、商业零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每年间接产生的社会效益在2亿元以上。
“九联模式”还极大地推进了集团在与国际接轨进程中的发展,成功地解决了靠原来的旧模式难以建立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等问题,解决了肉鸡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药物残留超标及疫病防疫问题,使九联集团肉鸡生产技术遥遥领先,打破了出口过程中的技术壁垒,有效地开拓了国际市场。九联集团肉鸡产品首批通过了欧盟产品认证,取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002年3月,来自中国农科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16名博士生导师、博士和研究员参加了在青岛召开的“九联模式”理论研讨会,“九联模式”在理论上得到了肯定。
建造“九联航母”
肉鸡市场大滑坡和出口贸易“封关”等风波,一直是中国肉食鸡食品企业埋在心底的痛。2000年,为解决中国肉食鸡产品在开辟国际绿色通道中遇到的技术壁垒问题,九联集团的决策层通过出国考察,果断投资从美国引进先进饲养设备,在国内率先建设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工厂化、标准化的肉鸡饲养场。自行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无公害肉仔鸡高效综合养殖技术”,获得了2002年度青岛市科技星火一等奖,为食品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公司建设有国内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工厂化、标准化肉鸡养殖场,年可出栏无公害肉仔鸡5000多万只。
前几年,一些国家对我国许多肉鸡加工企业进行抽检,一些大型出口公司的产品因药残超标被“封杀”,而九联的肉食鸡产品却以过硬的质量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九联牌”鸡肉产品在市场被誉为“自然鸡”产品,受到了客户的青睐。同年7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九联集团组建了九联食品进出口公司,与日本、俄罗斯、中东、东欧、欧盟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国内销售网络目前已覆盖了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
在中国肉食鸡出口创汇的历史上,面对严格的欧盟标准,以“九联模式”为标志,表明中国的食品加工企业终于可以接轨世界。九联集团的目标是努力构建中国最大的绿色肉制品基地,并最终实现农产品的全球化。
在最近这几年禽流感肆虐的岁月里,九联集团没有悲观,没有失望,知难而上,在同行纷纷压缩规模,消极等待或纷纷转产的情况下,九联集团始终坚持肉鸡专业化生产不动摇,坚持从源头抓起不动摇,坚持出口创汇、走深加工道路不动摇的原则,生产规模年均递增40%。
实践证明,“九联模式”是造就巨人企业的理想模式。现代化巨人企业的模式是大规模、小单位,像世界500强的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无一不是全球性的规模,但一个个的经营单位却很小。划小核算单位,使企业具有灵活的经营态势是大企业的必由之路,而九联的肉鸡场正好符合这一模式。几十个独立核算的养殖企业,组成了巨大的肉鸡公司,必将会把肉鸡养殖变成规模大、灵活、具有活力、有竞争力,拉动效应大、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
后庄扶人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像青岛的“海尔”一样做世界的名牌,如今,九联已经成为“中国名牌”产品,他们对打造驶向国际市场的“九联航母”充满信心。
“新农村就该是这个样”
走进如今的后庄扶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洁净的大道,林立雄伟的厂房,漂亮的居民住宅……后庄扶环境整洁,鸟语花香、满目葱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可喜的变化还在于,农民的精神面貌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荡漾在今日农民脸上的是充实的眼神,满足的微笑。一位村民说得好:“新农村就该是这个样”。
“村子富了,农民还要富脑袋、富精神,这才是我们的追求。”王振江常跟身边的人说:“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按斤论价,父老乡亲的笑脸比金子更值钱。”为此,九联集团按照本村的实际,规划了“劳者有工、居者有屋,难者有帮,老者有养,少者有教”的发展方向。
劳者有工。即本村20至60岁的村民愿意到九联工作的,公司都给予安排。
居者有屋。即让全体村民告别平房,搬进楼房。现在全村298户村民已经住进了每户面积127平方米的公寓楼。村里还为群众投了家庭财产保险。
难者有帮。即实施福利政策。中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收学杂费,并建立了扶贫基金以扶持贫困户和生病住院的村民。
老者有养。全村287名6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可以领到生活保证金和基本生活补助。
少者有教。投资600万元规划建设了省级规范化小学,投资260万元建设了九联幼儿园。
病者有医。明年九联集团将与莱西第二人民医院联手,通过对沽河卫生院的改造,使后庄扶村由原来的小病不出村变为大病不出村。届时,本村村民因病就医将全部享受免费治疗。
九联集团根据建设现代化城镇的要求,将村庄规划为工业区、教育区、居住区、休闲娱乐区、行政办公区和商贸区等几个专业化小区。以九联集团为主体,规划建设占地800亩的九联食品加工业基地。去年九联集团投资1.8亿元,建成了青岛海广食品公司,是目前国内加工能力大、水平高的肉食鸡加工企业之一,明年投资2500万元的纸箱厂和年加工能力20万吨的饲料厂将建成投产,届时该园区年产值将达到3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000人。2007年底将用股份制形式全面完成本村土地资源的整合,完成村民社会保险、就业安置等配套工作;2008年底将完成村民公寓建设,使村民全部迁入新居。完成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到2010年将投入12亿元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5亿元。
世代农民的梦想,正在这里逐渐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