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今年1至10月,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5.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5.5%。 独特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资源秉赋及较好的产业基础,构成了银川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银川地域不大,但集中了我国西部多种多样的自然地貌,被誉为“西部盆景”。依偎在引黄灌区的银川,早已成为我国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西部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及西部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银川还拥有独特的文化生态,文化特色明显。经过20多年发展,银川更形成了能源、新材料、发酵及生物制药、机械电器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自治区区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崔波和银川市市长白雪山告诉记者,作为西部城市,银川的发展思路是找准定位,依托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即积极培育工业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银川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主要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煤炭开采、火力发电、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4个核心产业。通过建设,将实现宁东煤矿开采能力达8000万吨,实现发电装机容量750万千瓦;随着续建或开建的马莲台、灵武、灵州、水洞沟、鸳鸯湖电厂陆续建成使用,全市再增电力总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另外煤基甲醇、煤基烯烃、煤基二甲醚等一批煤化工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加快了发酵及生物制药业、民族用品产业、机械和电器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羊绒加工产业发展。 优势产业确定以后,如何加快发展?一是实施高标准规划,进行科学布局。工业项目实施分类布局,进行“产业对接、功能互补、设施配套、分工协作、关联适度、链条完整”的科学规划,积极发挥各产业园区对资金、人才、信息、资源要素的“极化效应”。经过科学规划布局,目前银川已建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宁东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德胜工业园、望远工业园、灵武羊绒园等工业园区。二是集群式发展,求得集聚效益。银川在淡水鱼、长红枣、无籽西瓜等特色农牧产品已形成集聚品牌效应,国内羊绒主产区、世界羊绒集散地的灵武市羊绒产业集聚现象,更具代表性。上世纪90年代初,灵武市、县两级政府看准未来国内外羊绒产业的发展潜力,规划建设了羊绒工业园区,及时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推进羊绒产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的产业升级。截至目前,灵武羊绒工业园区业已形成41户羊绒加工企业的产业集群,建立起了原绒、梳绒、纺纱、针织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年产无毛绒3000吨、羊绒条220吨、羊绒纱160吨、羊绒衫65万件的生产能力,其中羊绒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1/3。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创新力度。靠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机械设备,灵武市已成为世界羊绒生产的集散地;靠不断坚持与世界顶级技术对接,搞科技引进及工艺流程改造,永宁5家生物发酵企业年产值达到25亿元,其中多维药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泰乐菌素、盐酶素生产基地;启元药业公司生产的四环素原料药已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硫氰酸红霉素原料生产规模居世界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