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江门市新会区按照“适应市场、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的原则和“一镇一品、多镇一品”的基地化生产思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壮大规模、发展品牌与培育市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壮大规模形成产业
据《江门日报》报道,为建立农业资源效益最大化的生产布局,新会区重点发展古兜山脉优质禽鸟、西江沿岸优质鱼虾、牛牯岭山脉和古兜山脉优质水果、西江和潭江下游优质稻米以及会城近郊蔬菜花卉这五大特色产业带,打造上规模的区域性特色农业。同时,通过壮大规模,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积极推进全区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区有农业龙头企业30多家,其中多数为特色农业加工企业。
现在,新会区已成为江门地区重要的禽鸟产区,禽鸟常年存栏在1000万只左右;沙堆镇还成为广东省水产专业养殖镇,西江沿岸淡水养殖面积超过10万亩,优质养殖面积占养殖面积的六成;新会柑、新会甜橙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水果良种覆盖率达96%;以新会有机米为代表的高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8%以上。
发展品牌增加效益
新会特色农产品种类较多,虫草子实体、新会陈皮、新会柑、古井烧鹅、大有凉果、崖门甜水萝卜等,更是美名远扬。为加快特色农业发展,近些年,新会区将农业品牌打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已有大有凉果的“大有”商标、新粮饲料的“新粮”商标获得了省著名商标称号,“岗州春”牌虫草子实体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新会柑和新会陈皮还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特色农业越做越强:新会区的虫草子实体一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成为国内的重要生产基地;新会柑种植规模达1万多亩,年产量达2万多吨;新会陈皮全行业产值已突破一亿元。
为发展本地特色农业品牌,新会区还评比命名了首批农产品专业村,其中有“蔬菜生产专业村”、“韭黄生产专业村”、“果蔗生产专业村”、“柑桔生产专业村”、“珍禽养殖专业村”和“养虾专业村”,扶持了特色农产品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培育市场促进产销
以新会水果批发市场为代表,经过培育发展,新会区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市场的形成,促进了特色农产品销售,产品有销路,也提高了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
现在,新会水果批发市场已成为本地水果主要销售渠道,大量优质新会水果通过经销商销往全国各地,该市场也被评为“全国十大果品批发市场”,为农业部定点市场,一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
新会区还引导和培育农民建立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生产经营户相互间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化组合,发挥切磋技艺、拓展市场、利益共享的协作效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做大做强行业的目的。如今,该区共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8个,其中一半左右为特色农业行业协会组织,新会柑(陈皮)行业协会、崖门白鸽养殖协会等,都在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