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1月22日 09:42
前不久,在郑州举行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作了一个关于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专题发言。会后,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他。
记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强调要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您对此有何看法?
施尔畏:对这一问题,我主要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思考的。一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发生着变化的。进入工业化社会,人类大量获取资源的行为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一系列矛盾,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三是从国外发展的实践看,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发展道路,对试图利用后发优势实施追赶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一些实施追赶的国家和地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重复那些发达国家的老路,而且还表现在发达国家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将其原有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与一些污染重、能源资源消耗大的产业一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起来。面对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应当说已经成为一种国际间的共识。因此,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记者: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一位科学工作者,从您的角度看,要切实完成好这项任务应着力解决好哪些问题?
施尔畏:我认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一是要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三是要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四是要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五是要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六是要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七是要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公布环境状况信息,严肃处罚违法行为。当然,切实做好这些工作并不容易。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历史阶段,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个人的看法是,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继续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把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基本手段;把加强依法治理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也要着力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一是要进一步深化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规律认识。比如,不同的地域、气候和自然环境都有它的特殊性,我们对这些独特的环境因素的特殊性规律必须加强研究。二是各地区在制定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高度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三是要高度关注环境友好技术的创新工作。我们既要加大环境友好技术的原始创新,也要高度重视环境友好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有助于我们淘汰严重耗费能源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