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开放水平 实现互利共赢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1月23日 09:25
1月14日,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这是自2004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以来,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时间往前推51天,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遵照协定,5年内双方对占各自税目总数85%的产品按照不同的降税幅度实施降税,36%的产品关税将在3年内降至零。
2006年10月1日起中国—智利自贸协定开始实施,那一天和今年元旦,中国先后取消了2806种和1947种智利产品的关税,智利也于那天起将5891种中国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
来自商务部的最新消息称,去年中国还启动了与新加坡、冰岛自贸区谈判,推进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谈判,商谈自贸区已达11个,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占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回眸过去一年,人们发现,自贸区建设已成为中国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共赢、促和谐的重要平台,为加强中国与各国的经贸关系提供制度性保障。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密克罗尼西亚、利比里亚、肯尼亚、阿尔及利亚、苏丹、中非、塞拉利昂、埃及、马里、加蓬、尼日尔等14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迄今为止,共有66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积极履行加入WTO承诺,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实施互利共赢战略的重要体现。去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整整5年。5年来,中国大幅削减关税,取消进口非关税措施,修改和新制定一系列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规章,全面地履行并切实落实了各项承诺。统计显示,中国的平均关税已从2001年加入WTO时的15.3%降低到了2006年的9.9%,其中农产品平均关税从23.2%降到15.2%;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出口商品范围减至34种,出口管理商品现仅占出口总额的8%,进口除关税配额管理的6种农产品外,其他进口配额管理方式全部取消,有数量限制的进口商品不到进口总额的1.5%。按照承诺,中国还对粮、棉、油、糖、羊毛、化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的进口,建立了完整、公开、透明的关税配额管理体制。
在颇受关注的服务业,我国的开放度接近WTO发达成员平均线———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个,占62.5%;银行、保险、零售等行业的自主开放举措,使这些领域外商实际市场准入水平大幅提高。知识产权国内立法已完全符合WTO的要求,法律修改和透明度方面成效显著,去年中国还设立了50个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开通了“12312”举报投诉服务热线和“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投诉窗口。今年4月,WTO对中国进行了首次贸易政策审议,认为中国加入WTO以来表现出色,对世界经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对外开放,实施互利共赢战略,中国在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中阔步前行。去年,我国与各主要伙伴的利益关联愈益增强,成为美、欧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和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与发展中国家经贸关系愈加巩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合组织上海年会、南宁·中国—东盟峰会、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正是这一成果的生动再现。
在多边舞台上,中国主动积极地参与了多哈发展议程谈判。多哈发展议程谈判是WTO成立以来启动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也是涵盖议题范围最广,参加成员最多的一轮谈判,对于全球贸易体系的平衡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刚加入WTO就参与了刚刚启动的多哈发展议程谈判,既是挑战,也是一次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机会。在参与多哈谈判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定地维护发展中成员的利益,为推动谈判取得进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中国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跃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1.76万亿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无论是进出口总额还是出口额、进口额都位居世界第三。2006年利用外资630亿美元,增长5%。让人兴奋的是,2006年服务业吸收外资增长21%,比平均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我国继续优化出口结构,通过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政策,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自主核心技术、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鼓励优势农产品和环保节能型产品出口,支持劳动密集型产品通过自主创新保持出口有序增长,严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农产品出口、稳定轻纺产品出口、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格局。
重视进口,努力实现贸易平衡发展是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写照。10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从第101届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将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字之变,却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体现了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精神,折射出中国外贸结构调整的方向,展示了中国积极采取行动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的姿态。
2006年,我国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力争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越来越多的主动权。去年11月26日,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即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成立。来自商务部的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与外交、财政、外汇、银行等部门配合,正式启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为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正是去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61亿美元,增长32%,在全球的排名由第17位上升到13位!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在坚持互利共赢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刚刚闭幕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互利共赢,努力建设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