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外交部长王毅在缅甸内比都出席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时,就一些国家渲染所谓南海紧张局势当场作出回应。“中国和东盟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有关问题,一些域外国家却坐立不安,渲染紧张,不知道意欲何为?难道还想把这个地区也搞乱吗?域外国家可以有合理的关切,但我们反对到这个地区来指手划脚。”您如何评价王外长的回应? [09:08]
曲星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觉得王毅外长的回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他说外国是积极、建设性的作用,他是欢迎的。但是如果是指手划脚的,旨在使这个事情的局势更加紧张,问题更加复杂化,这样的是不受欢迎的。中国和东盟国家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问题,而且也有了思路来控制和管控解决南海的相关争议问题。他说的思路就是这种双轨解决的思路,由中国与相关的争议直接当事的国家来进行直接的谈判,来解决分歧、解决问题,这是问题的一轨。 第二轨,由有关的东盟各个国家共同来努力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这是第二个轨道的问题,已经有这个思路了,而且实行了若干年。这是王毅外长的回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09:09]
主持人
王毅在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致辞时表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您认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能为中国和东盟在哪些方面带来实际好处?对中国和东盟的一些纷争的解决可有帮助? [09:09]
曲星
现在是全局化的世界,资源、产品、资金、人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中国和东盟在地域上相连,人文上非常的相亲,经济上也有很多的联系,有一些互补。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和东盟国家如果能够进一步发展,建立命运共同体,能为中国和东盟各国民众都带来非常多的实惠。具体说来,命运共同体,它包括基础设施的联通,包括货物的流通,包括人员的畅通,它也包括资金投资的顺利,也包括金融的自由化,包括很多方面。这些方面如果建立起来的话,它给各国目前生产要素能够得到优势互补,而且能够提高有关国家在整个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所以对大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事情。 中国和东盟之间确实有一些问题,中国和东盟部分南海申索国之间确实有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最大的体现就是在对南海的一些争端还没有,南海海域的管辖还没有划分,在岛屿的主权上的认识,在南沙群岛上也有一些分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和东盟如果大力发展合作的因素,它就能够使分歧的比重大大地减小。具体来说,王毅外长在讲话中提到三个大方面的12项合作建议,每一项都非常的具体,比如说在政治领域讲到利用东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博鳌亚洲论坛举行中国—东盟领导人的非正式会晤,这是一个新的机制,如果得到落实、得到响应的话,中国和东盟政治领导人之间的这种会晤就会更加地密切。比如讲到中国和东盟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如果这个能落到实处,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就具有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希望东盟尽早地签署东南亚无核区的文件,无核区文件的签署,会大大减少地区的复杂因素。他讲了很多这方面的一些内容。所以,这些在地区合作领域,他也讲了很多,比如说非常有新意的国防部长的非正式会晤,因为要增加互信,减少互疑,国防部长,军方之间的沟通就非常重要。 所以,通过共同体的建设,它能够增加合作的内涵,降低分歧的比重。而且如果合作多了,如果贸易、人员都便利了,都自由化地进行流通了,解决分歧的难度就大大减小。如果真正建设命运共同体,在一个地方开展资源,另外一个国家的人民可以享受和享用。一个国家的人民可以到另外一个国家去就业、去谋生、去发展,它如果形成这样一种共同体的话,现在的一些争议问题,一定是属于哪个国家或者怎么样,让它的利益和国家之间壁垒森严、人们之间互不往来,那它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像现在的欧盟,欧盟边界是打开的,货币是一种货币,就业是开放的,所以长期以来,欧盟成为为,比如德国和法国曾经为了煤和钢打仗,后来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把煤钢拿出来联合经营,这样就会减少分歧的因素,问题也就比较好解决。其实类似的经验,在东亚也是对大家有启发。 一个启发的具体途径就是现在大家建立东亚共同体作努力。 [09:09]
主持人
新加坡贸工部长林勋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加坡期待着与中国一起合作,加速区域一体化步伐,为我们的人民谋求更大利益。”并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表示高度认可认为“是一个非常及时的倡议”。请问,您怎样评论林勋强部长的表态,您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意义何在? [09:10]
曲星
海上丝绸之路是当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直到非洲和东盟国家联系的一条非常繁荣的海上商务通道,现在提出要建设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在历史上曾经把各国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经济和航运的纽带。面向21世纪,意味着拿21世纪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交通、运输的条件,相关的基础设施要与之相配套。比如说港口的建设,与港口相连的道路的建设,航空港的建设,相应的投资配套,以及工业区,刚才我讲的资源互补,怎么样能够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改善竞争力。所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配套的,它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这一块,刚才讲到包括航空港,包括码头、海港,包括与海港相连的公路、铁路、桥梁等等这样一些,而且包括一些工业区布局的建设,相互的投资。比如说和马来西亚,钦州和关丹工业园区,中国和新加坡搞了很多工业园区,新加坡在中国国内获得的工业园区的面积加起来比新加坡国土的面积还要大。所以,在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进程中,有关国家都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获得更多的实惠。对于新加坡来说,因为它的国土面积很小,而且它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交通要点上,卡着马六甲海峡的东口,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由于它的领土比较狭小,它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怎样既能够保持新加坡目前独特的地位,保持它的国家的主权力和完整的地位,同时又能享受顺应经济大潮和经济合作带来的机遇,能够有效地面对这些挑战。对于新加坡来说异常的重要。所以,新加坡对中国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构想表示积极地认可,有它本身的地缘政治,有它的经济,有它的战略方方面面的这样一些原因。 [09:10]
主持人
王毅外长指出,“东盟地区论坛今后的发展应突出信任,坚持以建立信任措施为核心”,您认为,信任的缺失原因何在?建立信任措施为何要作为核心?它的意义是什么? [09:10]
曲星
东盟地区论坛,因为是东盟加上地区的主要国家的这样一个论坛。王毅外长特别强调10+3的机制,就是东盟加上中日韩,是这个机制,而且这个机制实际上在东亚地区合作一个主渠道,王毅部长举了很多数字来说明,目前建立的外汇储备库,我没有记错是2400亿的储备货币,有很多的机制。所以,地区论坛,因为它把有关各方包括在里面,而且它在讨论地区的局势,怎么样来进行合作和管控分歧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非常重视ARF这个机制。在这个论坛上,大家都可以来非常坦诚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王毅外长对此是非常高度重视。 [09:10]
主持人
您认为,美国在中国与东盟之间,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09:10]
曲星
美国的角色是争议性是非常大。争议性非常大,就是因为美国说他自己来是为了东亚的稳定等等这样,实际上大家看到从美国,从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希拉里国务卿提出重返东南亚和以东南亚为支点,提出新的说法,现在叫再平衡。它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认为中国高速发展,改变了地区的平衡,所以它要对地区恢复平衡,换句话说恢复,要来对中国进行制约,要对中国进行一种制约,用它的话来说进行规范,应对中国带来所谓的挑战,对美国。所以,在东亚地区,他提出了一些建议,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偏不倚的,但是从内涵和实质上一展开,实际上美国在南海争端中和东海的争端中,钓鱼岛的争端,实际上它不是一个真正中立的态度。在钓鱼岛问题上,虽然主权上他没有立场,但是他认为钓鱼岛是日本管理,在美国的美日安保条约对日本有效,这就不是一个中立的立场,他让日本更不愿意进行谈判,因为日本有恃无恐。在东南亚,在南海问题上,他说三点,一个首先是没有立场,第二,航行自由不能被影响,第三使用武力不能被接受。听起来好象似乎也是公平的,但是你把它一解析,所谓航行自由不能受影响,他指的是美国军舰可以在别人家门口,准确的是12海里的地方,美国的军机军舰来进行没有限制所谓的在公海享用的军事活动的权力,针对沿岸国。如果他把自由航行界定在这儿的话,本身它的界定就不是一种积极地维护和平,而是制造紧张的根源。你想,你把军舰派到别人家门口,不停地针对别人的活动,别人能不反映吗。他把这个界定为航行自由。国际法意义上的航行自由,在南海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每年那么多万艘船在这里过都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他说的自由航行带这个含义。他说不能使用武力,实际上中国从来没有首先使用武力,都是别的国家挑衅的时候,中国不得不自卫,而中国从来没有首先使用武力。而美国不停地跟那些国家联合军事演习,搞一些有针对性的演习,实际上助长了那些国家用单方面的行动来改变它的现状,所以它本身也不是一个公正的表态。 最近提出了所谓冻结南海行动的倡议,从它的时间和它的内容来看,其实它的针对性、它的偏颇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从时间上来看,过去其他南海国家在南海上采取了那么多片面的行动,它从来没有提出来要冻结,不让他们做,比如菲律宾在中业岛上建飞机,建跑道,机场跑道。比如越南在南威岛上移民,还建所谓的社区等等这些,那些国家在南海进行石油开采,美国从来没有说过冻结,从来没有说过。现在中国刚开始有所在自己的主权管辖范围内有所勘探活动,美国就出来要冻结。它的实际选择权不是公正的选择。 其次从内容来看,不能改变地貌,不能以强制性地影响别国长期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权利。这些话你仔细一想,他都是所谓改变,他知道中国目前在中国主权岛屿上进行正常的施工,他这个时候冒出来说不能改变地貌,这样实际上是想阻挠中国在正常进行的施工作业。中国在中建南进行石油开采,在“中间南”(同音)的石油勘探活动,打井,他说别影响别国进行长期经济活动的权利,换句话说,别国长期在那里进行石油开采都是可以的,中国现在一做就不行了。所以你把那些内容拿出来看,实际上有失偏颇的。目前它在南海发挥的作用,目前不是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如果他真是想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应该推动南海的其他申索国坐下来和中国直接坐下来进行直接务实的谈判,而不是单方面采取违背2020年行为宣言的一些行为。总体上来看,美国在南海的作用,它肯定不是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09:11]
主持人
国际上有一种舆论认为,基于美国的门罗主义,美国纳南美国家为其“后院”,中国对于东盟也一定是基于这种考虑,不许他国染指,您怎么看这一论述? [09:11]
曲星
这是美国自己的行为方式,它决定拉美是它的后院,曾经门罗主义,拉美是美洲人的美洲,实际上说的是美洲人是美国的美洲。这和今天中国说的亚洲人民自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能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该说还是有本质的不同。亚洲人民能办好自己的事情,并不意味着拒绝别人来参与合作。中国奉行的是一个开放的地区主义。开放的地区主义,首先需要鼓励,促进地区的合作,同时也欢迎区外来参加。实际上在亚太均衡,比如APEC和亚太经合,比如说东亚峰会ENF,这些机制里面,比如说像RCEP这些机制里面,都是对外开放的,都有外面的来参加,ERS甚至印度在里面,APEC四十几个国家,包括太平洋东岸这样一些国家都在。所以,中国说的亚洲人能够办好亚洲自己的事情,和美国人说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两个含义的本质是不同的。所以,其他美国人想,他们觉得好象中国人说亚洲人能办好自己的亚洲自己的事情,就是门罗主义,恰恰证明了他们本质上他们内心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理念,就是一种门罗主义的基本理念和行为方式。所以,才以这样的思维来看待别人和理解别人、分析别人,实际上它暴露的不是中国在搞亚洲的门罗主义,而恰恰是美国仍然还抱着当年门罗主义已经落去的思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还在以门罗主义的方式来分析别人,这也是非常可悲的。 [09:11]
主持人
现在域内外各方力量都在博弈,今年会议整体气氛是不是严峻一些?您如何评价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 [09:11]
曲星
要说会议气氛严峻,我倒没有觉得。在这次会议上,总会的主旋律是积极合作,大家都认为中国和东盟需要进一步的合作,而且合作有空间是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大的,应该继续合作。王毅外长提出的合作内容,大家表示都是认可的,而且给予积极的评价。总体上,这个会议上的基调是非常积极的,和亚太目前的局势是相吻合的,虽然有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总体是以和平、合作为主的,会议的基调是这样一个。 在会后,东盟外长们发表了每年例行公报里,只字没有提美国冻结这些,也就是说避免引起东盟国家的兴趣,克里国务卿说专门就是要推销他的所谓冻结论等等,经过讨论一圈,东盟外长发表的声明里面根本就没有这个内容,根本没有引起东盟外长的重视和关注,没有给予回应,而且是在美国大力推销的情况下,东盟外长并没有给予积极回应,说明他们知道这个东西对于地区形势的稳定、对于分歧的管控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东西,所以他们不愿意因为这个事情,使形势更加复杂化。所以,对美国克里国务卿推销的所谓冻结,东盟外长们并没有给予回应,而且是只字未提。 菲律宾提出了三步走,东盟外长们也仅仅是注意到菲律宾外长有这么一个三步走的设想,也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东盟外长会议呼吁对南海的局势讲得有些严重、关切等等这样一些,这个关切是有关各方都有的,它并没有提中国,没有提到中国,中国也没有必要自动对号入座,它的精神原则对各方都有关注的,都设计在里面。要说到关切的话,中国对南海目前的局势也非常的关切。中国也希望通过谈判,不希望通过任何强制性的手段,大家都希望坐下来谈判。所以它里面的一些基本原则,对各家都是有效的,各个行为体都在里面。我觉得不是你想象的,我的基本判断不是你想想的这次会议局势严峻,其实情况不是这样,跟近几年大的趋势是温和的,分歧,大家管控,但是合作可以做很多,在会议上大家讨论怎样把东盟和中国的自贸区打造成一个升级版,怎么样就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合作,怎么样建立起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银行,怎么来进行互联互通,大约在这方面谈了很多,所以会议的形势和经济形势并不像有些媒体所渲染的那么严峻。 [09:11]
主持人
您如何总体评价王毅外长的这次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的成果? [09:12]
曲星
毅外长出席这次会议的成果还是非常明显,一是他有效延续了东亚地区合作为主、管控分歧这样大的势头。其次,他非常明显地提出了中国关于推进东盟下一步合作的具体方案。刚才我讲了包括延续李克强总理提出来的2+7的合作框架,要把在黄金时间的基础上打造钻石十年,而且在12个领域都提出了具体方案。第三是有效地管控矛盾,他并没有使南海问题成为会议的一个争吵不休的而且得不出结论的一个热点。美国提出的一些美国的想法,并没有得到会议的认可,甚至根本都没有回应。菲律宾的关于有可能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化的一些提法、一些做法,也没有得到东盟外长们的认同。所以,在促进合作、管控分歧、更加互信方面,还是做了非常多的努力,而且成果也非常的明显。 王毅外长提出的按双轨制的想法思路来管控和解决南海的问题,来促进合作,维护安全稳定,这个思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是这次访问非常重要的成果。 [09:12]
主持人
谢谢曲星教授。 [09:12]
曲星
谢谢各位网友,再见。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