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河北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助推新农村建设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3月30日 08:52
    河北省在2006年,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了农村和农民。
    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直接投入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河北省委、省政府加大了直接投入力度。按照“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的要求,全省财政共为农业、林业、水利、支农、气象支出资金69亿多元,比上年增加6.3亿多元。其中省级一般预算安排财政支农专项资金7.4亿多元,比上年增加6098万元,高于上年增量495万元,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按照“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的要求,省财政在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8亿元,占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的45%。按照“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的要求,全省安排土地出让金3500万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3.8亿多元,把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中。
    按照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的要求,落实了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发放粮食直补7.5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增长15.38%。综合直补9.4亿元,全省1424万农户、5000多万农民受益。同时,还发放良种补贴1.81亿元,比去年增长13.8%,农机补贴4500万元,比去年增长69.8%,300多万农民受益。
    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要求“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专项事业费70%以上用于农村”。省级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4.6亿元。教育专项资金增加1.8亿元,其中1.6亿元用于农村;农村文化支出3140万元,文化专项增加1100万元,其中800万元用于农村;农村卫生支出1.8亿元,卫生专项增加1.4亿多元,其中1.2亿多元用于农村,达到专项增量的84%,圆满地完成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加大支农和农村社会事业投资的任务。
    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重点,而公共财政可以通过制定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的鼓励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去年河北省财政安排资金8000多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补助农业产业化企业100多家,吸引各方面投资30亿多元。
    支持“七大工程”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河北省财政共投资11.5亿元,支持畜牧良种繁育、果树结构调整、蔬菜食用菌、渔业增殖放流、生态家园、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生态环境七大工程,促进了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支持扶贫开发。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精神,共投入资金6亿多元,其中省级投入9500万元,用于“周转畜”、“周转棚”、劳动力转移和移民搬迁四大扶贫项目,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推进农业财政资金科学化管理
    河北财政从3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是县级农业财政资金整合试点。选择了围场、献县、栾城、巨鹿和张北5个县进行试点,初步形成了以立县产业为平台、规划为先导、政府投资为引导、科技支撑为依托、部门分工合作为保障的新型农业财政资金管理运行机制。5个县资金整合试点争取财政部支持2000万元,带动试点县整合存量资金9378万元,拉动社会投资和银行信贷投资6亿元。5个县2006年农业主导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9%,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6个百分点。
    二是建立省级农业投资项目库制度。制定项目专家论证、政策公开发布、申报条件控制、绩效目标考核、条块协调配合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库建设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资公开、公平、公正分配的新机制。同时,为规范操作,制定了《省级农业财政预算及项目库管理试行办法》,有效地提高了农业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是加大了农业专项资金政策公开力度。
    为接受社会监督,在河北农业信息网和河北财政信息网公示了节水浇灌、小型水利公益、水土保持、设施农业等26个项目,比上年增加11个,将投资地点、投资额、补助标准、补助环节等向社会公布,收到良好效果。
    四是开展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投入财政资金225万元,选择围场、武强、武邑3个县进行试点,已募集各方面资金335万元,方便了贫困群众小额贷款。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