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广东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九方面着力
文章来源:南方网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5月21日 14:33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中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在提高质的基础上实现量的新扩张。” 
    ——摘自张德江代表九届省委在大会上所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今天(21日)上午九点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召开,张德江代表九届省委在大会上作报告。从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五年广东将从九个方面着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 
    报告指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加强专业镇和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鼓励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创新成果评价制度,加快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办好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实施十大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专项,集中力量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创新文化。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线。要坚持推进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优化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培育生物、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着力提高汽车产业自主开发和配套能力,加快建设沿海石化产业带和钢铁基地。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从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办好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培育发展航空制造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加强节能减排和集约用地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和治污减排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要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全面促进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资源节约。制定实施高耗能产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加快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以及脱硫工程建设。重视节能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机制。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大力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途径,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激励型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全县,加快县城、中心镇和专业镇建设,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重视粮食生产,发展效益农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有序流转,发展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大力培养有自立意识、有合作精神、有法制观念、有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思路。沿海地区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纽带,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和沿海城市带。中心城市要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强化集聚和辐射功能,广州要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要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珠三角城市群要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产业合理布局,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好地发挥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东西两翼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发展临港工业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城镇群和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形成沿海经济新的增长带。山区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城镇集约发展,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成为我省新兴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旅游休闲基地,更好地发挥生态屏障功能。统筹沿海经济和山区经济发展,加强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破,协调推进。推动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大对山区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办好经济特区,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有效途径。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 
    内源型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要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继续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改进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和管理,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高度重视国有经济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扶持各类集体企业健康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引导和扩大消费。 
    着力优化外经贸结构,提高外源型经济水平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经验。要切实贯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招商引资的统筹和引导,着力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鼓励跨国公司到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环保节能产业、现代农业。加快服务外包园区建设。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加工贸易层次,大力发展一般贸易,不断扩大服务贸易,积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增加能源、重要原材料和关键设备进口。推动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继续做好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办展工作。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快推动广东企业“走出去”。 
    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区域合作是拓展我省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要坚持前瞻、全局、务实、互利原则,深化粤港澳合作,加快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金融、物流和专业服务业合作,积极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强警务、口岸、食品、卫生、环保等涉及地区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全领域的合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完善合作机制,组织实施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和专项合作规划,鼓励我省企业开拓内地市场,推进泛珠三角横琴合作区建设。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加强对口支援工作。扩大粤台经贸合作。积极参与我国与东盟的合作。 
    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水平,着力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理顺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政府政策的统筹协调。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管理。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推进垄断行业、事业单位、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改革。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依法治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