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产业转移加速谁主动谁就先得效益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5月25日 09:02
云浮 市委书记郑利平说
■“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工程与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相结合,与省委提出的“固本强基”工程互为补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软件支撑。
■近期我们正酝酿一项新的制度创新:通过党组织主导,加快发展镇街群团组织。发挥群团组织担任农村事务、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和农村社会管理的作用,协调政府与社会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我们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云浮的山青、水秀、林美、空气好,已成为吸引外来客商和投资的重要因素。
最新发布
云浮市设立于1994年,是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此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规划给云浮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云浮市委书记郑利平表示,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必将为云浮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为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未来云浮坚持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发展的路子,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吸引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郑利平说,目前正值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快之时,谁主动谁就先夺得效益。在省政府认定的1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就有2个落户云浮,至今首期占地4100亩的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有18个项目正式入驻两园区,涉及投资额达7亿元人民币。
目前云浮各县(市、区)正把工业园区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作为当地经济工作的中心来抓,并设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园区的规划、征地和用地、资金使用、招商引资等工作。
畅谈发展
突出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主题
记者:能不能谈谈党代会报告给您最突出的印象?
郑利平:我觉得非常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告突出了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主题,是一个从广东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好报告。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很有战略高度,充满创新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是指导我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报告中提到的“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全省实现宽裕型小康”,“以‘两大板块’、‘四个层次’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以党内的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党内制度建设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等方面亮点纷呈,精彩异常。
将在新领域选准改革“自选动作”
记者:前几年云浮在消除体制障碍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明显的成效。这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请问,云浮在这方面将如何找到新的结合点?下一步有什么措施?
郑利平:报告指出,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回顾云浮这几年的改革创新,说到底还是政府如何把握自身职能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推进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并在一些领域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加强了交通、电力、城市景观、通讯网络等方面的建设;在社会事业方面,我们大力开展智力扶贫、小学“一机两语”教育、生态保护、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推进基层民主;在公共服务方面,我们强调通过完善各项制度来消除腐败,建立高效廉洁政府,包括强化责任制度,进行政府采购制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公共项目招投标制度、税收制度等改革,制定地方性反垄断规定,减少公共项目审批,削减公共部门雇员,建立社会治安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等。这些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并使云浮的发展走上了科学、和谐的轨道。
下一步,我们将巩固这些体制创新成果,结合云浮实际,在新的领域选准“自选动作”,进一步加强改革力度,为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全民创业为云浮带来活力
记者:云浮作为山区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对山区的发展将带来什么新的机遇?
郑利平: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重要体现。过去几年云浮一直着力于创造条件、创造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制订了很多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企业的政策和措施,使云浮的民营经济发展在山区市处于领先的地位。云浮的石材企业有几千家,不锈钢制品企业也有几十家,是全国的两项“单打冠军”。
其实这些行业都是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激发起一大批人的创业热情创下的产业。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扶持,特别是要加强劳动者的培训和教育,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
从物质和社会两个层面为百姓服务
记者:报告提出要实现全省宽裕型小康,您是如何理解这个目标,云浮围绕这个目标有何举措?
郑利平:报告提出全省2011年实现宽裕型小康,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符合广东实际,也是一定可以实现的。我理解,宽裕小康应该包括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从物质层面上来说,就是老百姓民生问题基本解决,他们不必为基本的生活物质资料发愁,即老百姓能够获得基本物质资料;从社会层面上说,主要是党委政府考虑如何为老百姓提供比较好的社会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生存、生活、生产的需要,这些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治安、防灾抗灾、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
云浮作为欠发达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要在2011年实现宽裕小康,虽然压力很大,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实现这个目标,在经济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物质生活保障,在社会层面上让老百姓享有更好的、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
无可比拟的生态后发优势
记者:随着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快速延伸和综合投资环境的迅速改善,处于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地带的云浮,已迅速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云浮怎样在新的区域经济格局中脱颖而出?
郑利平:这次省党代会提出,山区要在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中发挥“两个优势”,建设“三大基地”,对云浮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山区的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是我们的别人无可比拟的竞争力。
1999年云浮就提出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发展的路子,经过多年的努力,云浮已具备接纳更多产业转移的条件。随着近年高速公路开通、国道省道改造、罗定至岑溪铁路开工及西江云浮段港口码头加快建设,云浮往返珠三角乃至港澳地区更为便捷。
而作为广东后发地区,现时云浮的电力、矿产、人力、土地等资源丰富,其中在电力方面,除了香港华润集团计划投资100多亿元人民币兴建电厂外,云浮电厂三期项目已获国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
为推进与珠三角城市“大通关”建设,根据广州海关、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系合作框架,本月初云浮罗定海关与云浮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筹)正式签订联系合作机制备忘录,将为货物进出口提供更多的便利。
“阳光村务”平衡村民自治
记者:作为地方党委负责人,你如何理解这次党代会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云浮目前开展的“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工程与农村党建工作有何联系?
郑利平: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的历史性工程,在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这样就需要我们采用一些新的措施和手段。
如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针对村治权力的失衡和滥用的问题,我们试点了“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工程。这既是一项“自选动作”,也是“规定动作”的要求;既是针对瓶颈的创新,也是一项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是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的一项体制创新。
通过设立召集组、监督组和发展组三个小组平衡村民自治,通过科学配置权力,把行政执行权与监督决策权分开,使《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更具可操作性,更好地落实有关法律法规。
在去年选择31条村作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全市655个村中继续推进,即扩展至云浮80%的村民自治组织。
数字看发展
■到2006年底,云浮共引进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314个,计划投资总额196亿元。目前,云浮已经形成以电力、石材、水泥、不锈钢制品、纺织服装、硫酸、钛白粉、生物制药和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材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厨具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广东省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和毛纺织生产基地。
■云浮作为广东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经过整治后,市区降尘量从1995年的月15.4吨/平方公里下降到2006年的月4.63吨/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