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湖南省凤凰:旅游产业带动经济腾飞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5月30日 09:41
    5月23日傍晚,我们来到湘西的凤凰县采访。
    “现在这里有两个凤凰,一个是白天的凤凰,一个是夜晚的凤凰。”我们刚到,县委副书记罗明就热情地带我们去看“夜晚的凤凰”————近两年凤凰旅游经济建设的新亮点,是他们实施沱江沿岸游道亮化、绿化和景观桥建设工程的成果。
    沱江沿岸,灯火通明,角楼形状若隐若现。
    游人点放在水面上的一盏盏“许愿灯”,顺流而下,飘荡着水乡浪漫气息。
    目前在凤凰,旅游业的收入已经占全县GDP的32%,成为支柱产业。2006年,凤凰县接待游客达到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8亿元。今年1—4月,旅游收入3.35亿元,“五一”黄金周收入1.58亿元。
    “旅游带动了凤凰的再次腾飞。”县委书记叶红专告诉我们,从凤凰经济发展的历史来说是这样。
    历史上,靠一个烟厂,凤凰县的经济在省里曾名列前几名。后来,烟厂因结构调整而关闭。“当时烟厂一关,其他纸箱厂、包装厂等也相继倒闭。财政收入从上亿元降到3000多万元,连工资都发不出。后来才决定开发我们特有的旅游资源。”罗明介绍说。
    凤凰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岩溶峡谷地质景观;不仅县城古朴典雅,沱江河畔的吊脚楼别具一格,有那飞檐斗角的大成殿、天王庙、万名塔等,还有南方的长城;有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有南华山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这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凤凰的旅游资源开发,始于2000年底。当时县财政这么困难,如何开发旅游?
    “主要是借力发展。”陪同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传部副部长田万荣介绍说,他们走的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群众参与”的路子。政府把握好方向,通过吸引投资商,把8个景点推向市场,合同标的达10亿元。机制的创新解决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力问题。
    “开发旅游资源,首要的原则是保护好古城的原貌。不能吃祖宗饭,砸子孙碗。”23日晚上10点多,刚从外地回来的县委书记叶红专和记者一见面,首先谈的是古城保护。
    为保持古城的风貌和韵味,累计投入3.2亿元,对120栋古城特色民居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对与古城不协调的建筑进行了整治,共清理整治违章建筑1358处。所有建筑都要体现古城特色,今年正在整治9栋县政府宿舍等不协调建筑。
    24日上午,记者来到建在河边的县污水处理厂。房子也是黑瓦白墙飞檐,地面绿草如茵,只有几个阀门露出。“沿河建筑风格要保持一致,水过滤系统铺在地下。”彭清贵经理告诉记者,在旅游开发之初,政府就规划了一个4万吨污水处理厂。
    在美丽如画的沱江边,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曾文松指着岸边堆着装满沙土的编织袋说:“这几天在沱江河道铺设排污管道。等排污管道接通,居民生活污水统一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河水将更清更美。”为了保护清澈的河水,县里费了不少心思:对河道进行了全面清淤,排除了臭味源头,每天打捞垃圾。
    保护古城、优化旅游环境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推进包括古城保护、新城开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28个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凤凰广场、笔架山公园、沱江游道一期工程的相继完工,改善了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3个停车场和4个摩托车停放点建设,控制了车辆直接进城使本地车辆和旅游汽车有序停放;沱江金家园防洪堤建设,金家园风雨桥和二桥公园建设工程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娱乐休闲场所。  
    “我们计划用3年到5年时间建个新城区,把古城里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以及部分商铺和居民搬往新城区,还游客一个原汁原味的历史古城。”县规划局局长杨观全说。
    晚上10点多了,一位保洁员还在清扫道路。据她介绍,负责古城街道卫生的共78人,三班倒24小时值班,“职责是保证任何时候都看不到垃圾。”难怪古城这么整洁!凤凰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主任吴根生介绍,这是正在实施的城市形象提质工程,倡导所有居民保持整洁卫生,杜绝脏、乱、差、堵现象。
    在沈从文故居门口,一位导游和记者聊起这两年的变化:“以前吊脚楼外墙贴白瓷砖,不伦不类,河岸杂草丛生,街道垃圾污水,现在整洁多了,扎眼的建筑没有了,杂草换成了花盆,还添了夜景,游客更愿意来了。”
    在凤凰,发展旅游最大的受益者是当地的老百姓。目前凤凰县城居民开家庭客栈的近400家,2006年实现收入4000万元。在凤凰县的旅客住宿床位中,宾馆与家庭客栈各占一半。记者走进万名塔边的迎曦楼,感觉像一个精巧的小宾馆,13个房间刷卡进入,房间电视、空调、独立卫生间、24小时冷热水,老板娘罗小红喜滋滋地告诉记者:“黄金周期间5天就有1万元收入。”
    利用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游,也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条途径。
    离古城约18公里,我们来到香炉山村苗寨,村主任吴求兴介绍,香炉山村是贫困村,开发香炉山天坑溶洞乡村游才一年,人均年收入由400元增加到2000元。麻冲乡老洞村保存有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从2004年以来共接待中外游客36万人次,村人均年收入也由以前的450元增到现在的3000多元。此外还有山江苗人谷等6个乡村游。
    乡村游促进乡村环境整治,增加了农民收入。香炉山村熊思源说:“以前猕猴桃辛辛苦苦运出去卖不出好价钱,现在家门口卖给游客。黄瓜、玉米棒一元一个论个卖,以前不敢想。”
    旅游也带动了演艺市场的发展,阳戏剧团与天下凤凰大酒店合作推出了一台“寻梦凤凰”晚会,演出了近20场(次)主题文化活动,2006年实现收入200多万元。落潮井乡勾良苗寨组建了75人的艺术团,通过民俗表演,2005年7月到现在实现收入548万元。据统计,目前共有各类文化经营企业、经营户220家。
    凤凰本地生产的特色旅游产品,如姜糖、银饰银器,蜡染、腊货等,占当地旅游商品的40%。旅游产品热销带动相关产业兴旺,姜糖年均产量50吨以上,销售收入过3500万元,为姜糖加工提供原材料的种姜农户每户年收入上万元。
    县旅游局局长田茂富介绍,旅游发展到现在,全县共有家庭客栈400家(其中星级饭店2家)、餐饮服务200家、旅游产品经销店500家,旅游产品加工作坊60家,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2.5万人。
    县委副书记罗明告诉记者,短短6年时间,凤凰县又重新成为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城。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已经占GDP的55%。  
    “凤凰旅游起步晚,旅游总量较小,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转型和系统升级阶段,打造一个中国旅游强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县委书记叶红专指着沱江边正在描摹的学生说,“我们期望,让凤凰无论哪个角度都能入画。”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