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区域经济发展整体保持良好态势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6月1日 09:53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06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整体上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趋于协调的良好态势。2006  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9%、12.8%、13.2%和13.5%,比上年分别加快0.7  、0.2、0.4  和1.5  个百分点,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差距略有缩小。
    2006年,全国各地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需求旺盛,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进一步加速;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各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同程度回落,投资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有所改善;各地区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加工贸易已经逐步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
    报告显示,占全国经济总量一半以上的东部地区,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增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相对较弱,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最低。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抓住产业转移的机会,承接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制造业,积极扩大进口和出口,并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作为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中部地区,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增加值增速最高。西部地区凭借资源和能源优势,抓住资源价格改革的契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消费结构。东北地区大力发展加工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最快。此外,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占全国的经济份额进一步提升,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强。  
    报告显示,2006年,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基本保持平稳,西部地区各类价格涨幅高于其他地区。东、中、西、东北地区CPI  分别为1.3%、1.5%、1.7%和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工业原材料和能源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均比上年有所回落,其中东部地区涨幅相对较低。各地区劳动成本继续上升,职工工资普遍上涨,农民工工资稳步提升,其中东部地区工资水平最高,中部地区工资水平增长较快。房屋销售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部分城市涨幅依然较高。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