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河北霸州:“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6月7日 09:03
    近年来,河北省霸州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三个转变”,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由重增长速度到重环境保护
    霸州是京津走廊上的一个平原市,地势低洼,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相对薄弱。这里一直以商贸和运输业为主要产业。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2003年以来,霸州市连续启动了软硬环境“双十”工程建设,力争营造“三最、四低”即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综合发展环境,构筑起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围绕改善交通环境,霸州市制定出台了2004年—2006年的乡村公路建设规划,2004年以来先后投资4亿元用于乡村公路建设,高质量地完成了50条道路的新建、修补、扩建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客车”;围绕制约发展的电力瓶颈,2003年以来全市新建、增容变电站10座,累计投资达到12亿元,目前全市供电能力达到64.8万千瓦,能满足各类企业供电需要;围绕改善生态环境,着力实施了“蓝天、绿地、碧水”生态工程,工业“三废”治理率分别达到97.7%、98%和99.4%,全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同时该市着力优化软环境,构建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从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出发,成立了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消除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通过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定期公布企业信用名单,在全市营造出诚信置业、规范发展的良好氛围。
    由贴牌到创牌
    以前霸州市主要为京津的企业搞配套加工,如今,霸州市通过做强做大民营经济、延伸产业链条,由配套加工向生产终端产品进发,实现了由“贴牌”到“创牌”的转变。
    按照“品牌立市”的思路,霸州市对获得全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先后培育出梅花、东升、汇宝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梅花味精集团是霸州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它已形成年加工玉米30万吨,年产淀粉20万吨、味精12万吨、鸡精3000吨、复合肥10万吨的生产能力,规模和效益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被农业部命名为产业化龙头企业。
    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该市做大做强黑色金属压延、金属玻璃家具、农产品加工、塑料加工、机械加工、线缆制造、乐器制造等传统产业。通过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加大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目前,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产业共有企业292家,从业人员4万人。金属玻璃家具制造业年产家具5000万套件,胜芳镇被中国家协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成为全国家具业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之一。
    由分散经营到集约发展
    霸州市把推进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引领全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形成了“自主创业、竞相创业、共同富裕、共创和谐”的局面。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达21800家,私营企业2457家,注册资本61.5亿元,从业人员16万多人。其中民营经济为霸州创造了85.3%的财税收入和83.1%的农民收入,提供了86.7%的项目投资和86.2%的非农就业岗位。
    在发展民营经济中,霸州分别建立市、乡两级企业家培训基金,制订培训计划,形成组织企业家学习的长效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职校、技校、成人校、农民业余学校等院校作用,大力开展阳光培训工程。2006年以来,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9092名,16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农民收入80%来自于二、三产业。
    “三个转变”促进了霸州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近4年来,能耗指标年均下降在5%左右,污染指数下降30%以上。在实现节能减污的同时,霸州市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03年全市财政收入只有3.25亿元,而2006年增加到10.8亿元。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