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主品牌 实现跨越发展 ——记南京汽轮电机集团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6月15日 10:17
2006年7月12日,南京汽轮电机集团(以下简称南汽轮)与美国通用(以下简称GE)能源集团联合制造的首台9E燃气轮机正式下线,标志着南汽轮与美国GE能源集团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表明南汽轮已经成为我国惟一能够生产12.5万千瓦等级燃气轮机生产基地,南汽轮产品“蓝鹊”品牌将成为我国汽轮电机行业的强势品牌。
抓住机遇引进高新技术
燃气轮机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大型燃气轮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南汽轮人认为,要在燃气轮机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必须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1983年,南汽轮开始与美国GE公司合作生产GE公司MS6001B(42MW)系列燃气轮机,目前已累计生产60多台。2000年,南汽轮又与GE公司合作,开发燃用低热值燃料的6B—L系列燃气轮发电机组。首台机组于2003年8月在吉林通化钢铁集团投入商业运行并于2004年7月底通过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产品鉴定。到目前为止,高炉煤气燃气轮机组已生产10套,机组运行稳定,联合循环效率达50%。
将燃气轮机产品扩展到9E系列,南汽轮人抓住了新的机遇。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满足国内对燃气轮机电站建设的迫切需求,从2001年起,以“统一组织国内市场资源,集中招标,引进技术,促进国内燃气轮机产业的发展和制造水平的提高”为原则,启动了打捆招标工作。在国家有关部委组织下,南汽轮于2004年6月21日与GE公司签订了9E燃气轮机的技术转让协议,随后双方组成联合体,参加国家燃机电站项目打捆招标并中标,先后与青海格尔木电厂、深圳美视电厂各签订2套9E燃气轮发电机组供货合同。2006年5月,他们又与湖北武昌热电有限公司签订了1套9E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设备供货合同。2007年3月25日,首台中国制造的9E燃机在青海格尔木燃气电厂成功并网,成为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燃气轮发电机组。按照协议,从第5套开始,GE公司将向南汽轮转让9E燃机的核心技术,其生产将完全由南汽轮主导。
自主创新打造国产品牌
9E燃机技术转让协议生效后,如何消化吸收GE公司先进技术并加快国产化进程,是摆在南汽轮人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材料转换工作是实现当地化、自主化制造的首要条件。技术转让协议签字后,南汽轮即向GE公司提供了6B机组的中外材料对照表,提出了材料替代意见。
在加快技术吸收与转化方面,他们已完成9E机组国产化计划所要求的图纸设计,包括机组装配所需全部工具工装的设计,以及按工艺规范自行编制的自制部件工艺及质量控制计划等。
南汽轮立足于在图纸转化和技术消化的过程中培养设计人员,多次安排设计人员到9E燃机电厂了解机组状况。2005年初,公司还派出两批共17名工艺人员和检验人员赴GE工厂学习培训。装配工作开始后,工艺人员和检验人员在现场体验整个装配过程,及时处理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修改工艺。
工艺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的提高是企业与GE公司合作的重要基础。根据协议,公司从首台机组开始就要负责汽缸的加工。完成格尔木项目和美视项目后,主机部分除转子和高温部件以及泵、阀、风机等配套件外,其他配套件将基本转为自制或国内采购。为保证产品质量,主要自制件均需通过首件质量认证,采购部件则要通过GE认可的供应商。经试制和运行,目前南汽轮自制汽缸的精度已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南汽轮还学到了GE公司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如详细直观的工艺文件、供应商管理模式、生产管理模式、现场质量控制模式、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理念等。
更新观念力争跨越发展
总经理沈群说,南汽轮的成功,要归功于坚持走合作与创新之路,不断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核心竞争力。
南汽轮与GE公司的合作成果,为我国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全面提高重型燃气轮机自主制造水平提供了成功范例。据悉,南汽轮以自我设计为主,建设了9E燃气轮机总装台位和试验站,硬件设备基本采用自制或在国内采购,试车控制系统除轮控盘外均实现了自主化。此外,9E燃气轮机的六缸、轴承座、轮机底盘、进气室、排气道等大型结构件已全部通过GE公司首件质量认证。专家预计,到第5台9E燃机出厂时,其国产化率可望达50%以上。
南汽轮坚持自主创新,在积极求变中凸显“差异优势”,企业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2006年,公司实现产值296064万元,比上年增长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