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呼和浩特:产业升级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7月13日 14:39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抓经济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由“小而弱”的纺织、化工、食品、建材加工制造业向“大而强”的乳业、生物制药、冶金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转化的产业升级之路,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
    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韩志然说,“经济发展必须要和结构升级同步,经济总量扩大必须要与结构优化一致。”
    靠伊利和蒙牛品牌带动,“乳都”现已成为呼和浩特的崭新名片。2005年8月29日,“中国乳都”正式揭牌,呼和浩特的乳业迅速发展:以伊利集团、蒙牛公司两家企业为首,主要生产液态奶、冰淇淋、雪糕、奶茶等产品,逐渐占领了国内市场并进军欧美市场。截至去年底,呼和浩特拥有存栏奶牛71万头,鲜奶产量达到282万吨,人均鲜奶占有量达到1088公斤,3项指标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仅伊利和蒙牛两家企业的工业产值就达到326亿元。乳业的发展拉动了整体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去年,呼和浩特市畜牧业产值占一产总产值比重、经济及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比重双双超过60%,接近发达国家农业发展水平,以奶业为龙头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走在全国前列。
    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在呼和浩特经济开发区,目前聚集了一批拥有自己规范化药材种植基地的企业,如内蒙古兰太药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古元和药业有限公司等,开发生产生物制药、新型生物保健产品、高效生物农药、新型兽用疫苗等产品,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其中,河北石家庄制药集团设计生产的年产抗生素系列产品10000吨的内蒙古抗生素一期工程,自2005年1月在呼和浩特托电工业园竣工试产以来,一直运行良好,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青霉素生产基地。
    呼和浩特还按照“石化并举、煤化结合、深度加工、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的发展思路,从整合相对零散的产业入手,不断完善壮大冶金化工产业链。他们以电力、矿产资源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轻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以引进、嫁接、改造为手段,不断提高钢铁和化工行业生产水平,重点提升电石、硅铁等高载能工业。在位于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内的内蒙古晟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单晶硅生产基地车间里,记者见到了流水线上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的单晶硅,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和日本等国,随着二期投入落实,预计达产后可年产单晶硅900吨、太阳能电池片90兆瓦,年销售额和利润将分别达35亿元、7亿元。
    据统计,去年呼和浩特市经济总量已逾900亿元,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5.7:38.9:55.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98.3亿元。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呼和浩特经济正稳健地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轨道。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