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显著。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与难题?全国工商联将如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及时、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全国工商联经济部部长欧阳晓明日前接受了记者专访。
欧阳晓明说,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它们发展迅速,吸纳就业多,创新活力强,在深化社会生产专业化分工、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有着以下几个新特征:
——越来越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涌现出来并获得迅速发展。这些企业很多都是由科研人员、留学归国人员、机关干部或专业人员创办,创业初期便拥有相当的技术和管理基础,起点高,思想活跃,他们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新经济、新商业模式的探索者;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趋势明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胶东半岛已经形成众多的产业集群带,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沿着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专业化分工和生产;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进入全球商品市场,他们利用低成本制造能力从为跨国公司提供配套、贴牌、外包开始,进入全球产业链,正在形成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竞争优势。但是总体上,我国中小企业还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一批有核心竞争力、有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海外经营、边境口岸贸易、对外投资,正在成为“走出去”的新生力量。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欧阳晓明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环境不完善,创业门槛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创业的政策尚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融资问题长期存在,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还不健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单一、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较重,尤其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乱收费’现象依然严重;信用体系还比较薄弱,信用担保机构商业化运作程度低,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弱;技术创新还不够活跃,产学研合作难度较大、银行的制度安排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融资需求不相匹配,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机构不健全;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一些中小企业过度依靠拼价格、拼资源、拼劳力,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管理水平较低,很多中小企业决策机制和内控机制薄弱,制度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加之融资、人才等瓶颈问题,使很多中小企业面临成长的困惑。”
经济服务工作是工商联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总任务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产业选择、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法律保护、金融支持以及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迫切,这对工商联的经济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欧阳晓明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工商联经济服务工作的总体方向,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要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已有的经济服务职能的基础上,继续全面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要坚持开展有特色的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工作,切实掌握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并将调研与服务相结合,继续推动“非公经济36条”文件的落实,在政策扶持、环境改善、破除垄断、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供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环境;要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转变粗放式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其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多层次的创新模式,如:引进技术,以更经济、更快、更有效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再创新,积累自己的技术力量和经验;建立企业研发机构、产学研结合、委托研发、集成海内外科研力量共同研发等,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工作,培育和扶持一批有比较优势、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跨国公司;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高企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