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着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8月7日 10:10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优势企业、优势产业的带动,但另一条重要路径就是把制高点变成隆起带,着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呼和浩特市工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在工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的共同推动下,工业经济发展保持了连续高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过去的几年里,围绕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呼和浩特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依托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乳品制造业。市里全力支持这两家企业加快发展,帮助企业进一步巩固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做大做强乳品工业,努力把呼和浩特市建设成中国乳都。2005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呼和浩特市中国乳都称号。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奶牛数突破70万头,年产鲜奶超过280万吨,连续多年总产奶量全国第一、乳品加工量全国第一、人均占有鲜奶量全国第一。目前在中国,每2杯牛奶就有1杯来自呼和浩特。乳品工业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工业立市产业,同时也成为呼和浩特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总量、提升对外知名度的一张王牌。
    乳业集群规模初具,呼和浩特继续加大在构建支柱产业方面的引导力。通过宽领域、大范围、高层次整合要素,不具备煤炭资源的呼和浩特却做大做强了电力工业。内蒙古自治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具有发展电力工业的优势。尤其是呼和浩特,毗邻世界级大煤田————准格尔煤田,黄河水擦城而过,是建设电源点的理想场所。在电力一度成为瓶颈的形势下,呼和浩特抓住电力工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建设了一批电力项目。近几年,电业以年均增长12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速度,成为呼和浩特的另一支柱。目前,呼和浩特已经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和保证京津唐电力供应的重要能源基地。由于电力资源丰富,电价相对便宜,制药原料充足,发展生物制药业特别是原料药发酵工业具有极大的便利条件,呼和浩特借助电力迅速发展生物制药工业。几年来,本地企业华蒙金河集团通过自主研发、滚动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兽用金霉素产量居世界第一,成为生物制药业的龙头。市里还引进了石药集团年产1万吨青霉素、阿莫西林项目,中牧股份万吨黄霉素项目,升华拜克阿维菌素项目,金达威维生素B12项目,生物制药业开始成为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领域。此外,呼和浩特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信息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引进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使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呼和浩特市越聚越大、越聚越强。
    TCL集团在呼和浩特建成电器生产基地,创维集团、南京斯威特集团也投入巨资建设生产基地,富士康科技集团也已形成在呼和浩特投资意向,加之本土企业银安科技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正是这种努力,使呼和浩特在“十五”初期纺织、建材等支柱产业萎缩之时,调整优化结构,在5年的时间里成功打造出乳业、电力、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2006年,六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成为呼和浩特工业的重要支撑。在支柱产业带动下,呼和浩特近5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27%,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