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上海:优质种质资源向全国提供年达30多亿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8月9日 10:21
    上海正在逐步形成以优质种质资源带动农业发展的新格局。如今,上海培育的"双低油菜"、"节水旱稻"等新品种已在全国许多地方推广,各类优良种子、种禽、种苗在全国的销售额2006年达30多亿元。 
    据《文汇报》报道,崇明原本不产蟹苗,现已成为一个超百万亩河蟹养殖县。近年来,天然蟹苗逐渐枯竭,蟹农们从外地购回的蟹苗不仅产量低,而且质量差,亏损在所难免。最近一两年,蟹农们开始在仿生态环境中培育优质蟹苗。2006年,崇明生态蟹种产值达2.5亿元,约4亿只蟹苗从崇明"爬"向全国各地。 
    在江、浙、鄂、皖等油菜主产地,一种被当地人称作"上海油菜"的新品种悄然走俏。这个品种不仅芥酸、硫苷的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达到国际水平,且含油量比普通油菜高出3至4个百分点,平均亩产提高5%以上,收购价高出5%-7%。它就是由上海市农科院专家选育的"双低油菜"系列品种之一的"沪油15"。 
    继"沪油15"之后,"双低油菜"新品迭出,从最初上海市郊的24亩到今天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近千万亩,一粒粒双低油菜籽已为农民增收2亿元。其中,"沪油杂1号"在全国油菜新品种擂台赛中多次夺冠,由此"杀"入了油菜"老家"湖北省,成为该省的主推品种。 
    走出上海,是上海农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服务全国的生动体现。从"申优"系列杂交粳稻到"花培"系列啤酒大麦,从"浦江一号"团头鲂到蛋鸡良种"新杨褐",在全国许多地方,几乎都能找到"上海种源"的身影。仅上海市农科院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新品种或技术示范基地就有151个,广泛分布于21个省、市、自治区的98个县(市)。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