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厦门创新中心城市现代农业模式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8月13日 09:28
    福建省厦门市针对农业腹地小、农村城市化程度高、农民居民化进程快的实际,大力推行“两头在厦,中间在外”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进一步培育和扶持科技程度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而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引导农产品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另一方面,通过鼓励龙头企业在原料供应、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强与欠发达地区的协作,有效带动福建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厦门市把高科技种苗业和现代化加工销售业这两头放在厦门发展,支持企业到周边地区开拓原料基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中间环节。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银祥集团在龙岩、三明、南平等地建立生猪养殖基地60多个,累计带动养殖户2万多户,免费培训2.3万余人次。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白石村的养猪户在银祥基地的带动下,每月生猪出栏数达5000多头,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农民林勇彬以前办了一家小规模的养猪场,但因为技术、管理和销售上的难题,一直发展不大。与银祥集团合作后,他的养猪场迅速壮大,年出栏近2万头,还带动10多家专业户,吸收农民就业200多人,人均月增收近2000元。他说:“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仅体现在收入和市场上,更体现在技术上。”
    得益于这种模式,厦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银祥集团就从一家门店起步,发展成占据厦门市场半壁江山、福建省最大的猪肉销售企业之一。银祥集团董事长陈福祥说:“把占地面积小的猪仔养殖、技术研发和加工销售主基地放在厦门,把占地大、带动面大的生猪养殖基地迁移到龙岩、三明等周边地区,不仅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更多农民致富,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农业产业升级。”
    在这一模式的引导下,厦门市许多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将中间环节放在外地,推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等厦门周边地区农业共同发展。青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近年来带动南靖、漳浦、龙岩等地发展种植基地4000多亩。南靖县副县长黄庆华说,漳州的劳动力优势、土地资源优势,与厦门龙头企业合理的订单价格、积极的技术管理模式输出紧密联系,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提升了产品质量,实现了共赢。截至6月底,今年厦门通过认定的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7个,面积4.1万亩,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8个,有50个种植业产品、15个畜牧业产品、13个水产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5家企业4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龙头企业有了基地,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厦门一些龙头企业放眼全球,着力打造国际化品牌。厦门如意集团的保健、休闲等8大类200多种食品全部外销日本。如意集团的“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受到同行广泛好评。厦门市同安源水水产有限公司,主营水产品、果蔬等产品的保鲜、冷冻加工出口业务。该公司努力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出口拳头产品,目前已有20多个品种的加工质量管理符合美国FDA颁布的HACCP质量法规的要求,实现了出口创汇。
    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2006年,厦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868元,增幅居福建省首位。其中,仅产业化组织这一块,农民人均就得到收入2082元,占四分之一强。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