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兴船报国 创新超越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8月24日 09:42
8月20日,被国内外航运界誉为“中国大连型”的11万吨成品油船的27号船顺利交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大连船舶重工建造的11万吨成品油船是该集团公司的代表船型之一,目前已批量承接40艘,建造周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万吨级成品油船的成功开发建造是中船重工坚持自主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船重工坚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巩固和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在做大做强船舶主业的同时,船舶配套及相关产业得到同步快速发展,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瞄准市场需求,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主力船型市场份额不断巩固和扩大,高新技术船舶开发实现新的突破。集团公司设计开发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VLCC)、11万吨级成品油船、18万吨级环保型散货船、6600箱及4250箱级大型集装箱船等产品,得到用户的广泛赞誉。依靠坚持不懈地自主创新,中船重工船舶经营生产的国际化、大型化、批量化更加明显,系列化、专业化开始显现。目前集团公司平均单船吨位已经由去年底的65万吨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108万吨;油船已形成从超过30万吨级到3万吨级共10多个系列,散货船、集装箱船、多用途船等也都形成多个系列。今年1—7月份,中船重工承接船舶订单创历史最高水平,目前手持订单任务已安排到2010年,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主创新不仅让中船重工的船舶主业优势更为突出,而且带动了配套产品研发和制造的快速发展,一批关键船舶配套设备实现了升级换代。今年上半年,中船重工建造的8K90MC型柴油机交工,单机功率达5万马力,是国内建造交工的功率最大的柴油机;为VLCC配套的7S80MC型柴油机顺利交工,结束了我国VLCC船用大型柴油机依赖进口的历史;上半年建成投产的船用曲轴厂已累计承接大型船用曲轴110多根,并成功交付4根,有效缓解了船用低速机曲轴的瓶颈制约;锚机、绞车、舵机等主要甲板机械实现了自主设计和制造;通过厂所合作,研究开发了直径达10米的大型螺旋桨,具备了超大型螺旋桨的设计制造能力。这些关键船舶配套设备的研制生产提高了我国船舶配套设备的本土化率,从总体上提升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正是在自主创新的有力推动下,中船重工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与2000年相比,总资产、经济总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两番,在今年国家质检总局评选的“中国名牌产品”船舶行业3个产品中,中船重工两项产品榜上有名;申请获得国家专利以及发明专利的数量,连续两年在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名列第一;在新近公布的中央企业2006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榜单上,中船重工连续3年被评为A级。
“自主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中船重工全面、持续、快速发展,”正如该集团公司总经理李长印所说,“自主创新也必将为实现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创建国际一流船舶集团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李长印的信心来自于集团不断追求创新的团队,而近来频传的捷报使得这位中船重工的老总更加信心百倍:2006年,集团申请专利769项,其中发明专利452项,专利授权220件;今年5月26日,中船重工建成世界最大坐底式钻井平台,标志着中船重工已经跨入了崭新的海洋工程设计建造领域;7月10日,国内首艘新型大型航标工作船在武船下水,该船实现了下水前一级品报检率100%的良好质量和下水完整性……
兴船报国,创新超越。今年初,中船重工提出到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00年基础上翻三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