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四川宜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8月27日 09:28
    两年前,四川宜宾市的两项排名让全市上下坐立不安:在国家环保总局重点监控的113个城市之中,宜宾名列污染最重的前10名;而作为四川工业大市,工业增速却首度居全省倒数第一。
    两年后,当宜宾的老百姓为重新呼吸到穿城而过的长江带来的清新空气高兴时,宜宾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正向一个新的高度攀登。宜宾市从治污入手,从发展循环经济突破,做活开放和县域经济两篇文章,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宜宾多煤,年产量占四川三分之一。靠煤吃煤,黄桷庄、豆坝两大火电厂担当了宜宾城区电力供应主力。但由于建造时间早,脱硫措施不配套,贡献大污染也大,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7万吨,两大电厂就占了近10万吨。电厂周边的屋顶上、菜地里常年可见厚厚一层黑色积物,市民说“很少看到蓝天白云”。
    现实让宜宾人清醒:GDP的增长,不能用环保欠账来换取,不能以老百姓的健康为代价。一场事关520万宜宾人民生活质量的治污之战悄然打响。市委、市政府在每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的同时,召开环境质量分析会。从2006年4月下旬开始,市里每周发出专项督查通报,期期都是环保排第一。
    近两年来,宜宾在环保领域的投入高达13亿元,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4。为了扼住烟尘的“喉咙”,两大电厂投资2亿元配套了先进的脱硫装置,昔日滚滚黄烟变成了淡淡的白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含量均实现达标排放。今年4月,宜宾再下决心,关掉了另外3家火电厂。“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的“帽子”终于被摘下。
    成功“摘帽”仅仅是第一步,从治污入手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宜宾的奋斗目标。
    调整以“腾笼换鸟”的方式进行,从发展循环经济入手。原位于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逐渐外迁,利用级差地租带来的收益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化工企业天原集团公司、化纤企业丝丽雅公司等都在搬迁改造中获得新生。
    说起循环经济带来的收获,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邓敏如数家珍————自主开发应用本体化生产聚氯乙烯新技术,每吨节水4立方米左右,产能则从原有年产2万吨提高到现在的20万吨规模,累计新增产值近6亿元;运用独创的大型电石专利技术和自主设计完成的大型国产化离子膜烧碱装置,建成无烟囱排放、粉尘回收的清洁生产电石基地,电耗每吨降低200千瓦时左右;首家研制成功并建成国内最大的全废渣水泥环保项目,不仅在行业率先解决电石渣环境污染问题,每年还产出上千万元的建材……这家曾经连年亏损5000余万元的大型企业,去年销售收入已过40亿元大关,利润37亿元。
    五粮液集团公司自行研制出环保锅炉技术,用酿酒丢弃的酒糟为锅炉燃料生产蒸汽,每年可处理20万吨酒糟,生产锅炉蒸汽约40万吨,腾出丢糟堆放地约20亩,节约煤炭4万吨,减少煤渣12万吨,减少运输量约2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00吨。 
    分析两年前工业经济一度徘徊不前的原因,宜宾市委、市政府的结论是:中小企业发展慢,而大企业对外依存度大,对内辐射力有限,当大企业为调整自身经济结构放慢脚步后,中小企业又无法填补“空缺”。
    10年前“抓大放小”是必然,今天“抓大扶小”、“强大活小”要提上日程,工业发展需要合理的结构和区域布局,中小企业群不可忽视。结合历史和现状,市委书记杨冬生分析道。
    结构调整从开放破题。杨冬生就任宜宾市委书记不到一年,3次出省招商。资金、技术、人才、市场,都是宜宾大力引进的对象。浪莎、沃尔玛、欧尚等企业先后落户宜宾。
    布局调整则从“强县”着手。市长吴光镭告诉记者,宜宾经济的一个重要差距是县域经济不强,而县域经济又差在工业基础薄弱。为此,宜宾从各方面支持县市把工业经济做大做强。高县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规模以上的企业由15个增加到32个,去年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6亿元。筠连县立足煤炭资源开发,正在形成煤炭产业链;南溪等县市则以丰富的农产品为原材料,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走出了农业产业化之路。
    “活小”重在“扶”。宜宾市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和扶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今年,22户县属重点小企业通过“专、精、特、新”产品的创新开发,成了新崛起的“小巨人”。威力化工集团取得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红光化工公司正投资2亿元实施技改,技改完成后,销售收入可望达到10亿元;惊雷科技公司目前正在实施重装设备一期工程技改,明年销售收入可望突破10亿元,5年后可望实现50亿元目标。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