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经济开发区努力形成产业集群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8月29日 10:45
8月18日,记者驱车出济南市区,沿经十西路西行,大约10分钟的车程,就来到了济南经济开发区。只见公路两旁花团锦簇、树冠苍碧,一座座车间厂房在绿树花团的掩映下时隐时现;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在开发区内纵横交错、交织成网……整个开发区已形成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主导,食品医药、新型材料、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竞相发展的济南工业经济隆起带。
济南经济开发区是实施济南市“西进”发展战略的主要承载地。开发区管委会自2000年9月组建以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科学制定了开发30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经济迅速发展、宁静幽雅生活环境、鲜明文化氛围和独特个性发展空间的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西部新城区。
济南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抢占现代装备制造业高地战略,着力打造山东中西部规模最大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在济南市工业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济南经济开发区围绕全市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油化工、机械装备、食品药品六大支柱产业,按照济南市提出的2010年工业发展“6638”工作目标和工业经济要实现“四个明显提高”的工作要求,确定以建设现代化工业新区为最终目标,突出发展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型材料、现代服务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争到2010年,区内四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占开发区经济总量的9375%,实现地域财政收入25亿元。济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抓住开发区机械制造业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机械制造产业集群”,跨入全省“十大产业集群”行列契机,以石油济柴、联想沃德、志友、通发、鲁联、试金、捷迈为龙头,着力发展以交通机械、内燃机动力装备、自动化数控设备、建筑设备、试验机设备、压力容器制造等为特色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加大机械制造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产业链延伸。按照计划到2010年机械装备制造业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形成占济南市机械装备制造业三分之二份额的格局。据石油济柴负责人介绍,“济柴新厂迁建到济南经济开发区后,这里有适合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空气和土壤,特别是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的集聚,必将形成规模效应,对机械制造业企业的成长十分有利。新济柴在这样的环境下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对济柴一、二期全部建成后达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0亿元的规模我们充满信心。”
济南经济开发区在大力培植机械装备制造这一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食品医药、新型材料、现代服务业三大优势产业,努力形成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促进开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以佳宝乳业、欣和食品、民天面粉、一品公司、泰丰生物、澳利集团、讯达康为“龙头”,充分发挥区内企业食品医药制造技术在同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优势,培植品牌,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着力发展健康饮品、乳制品、生物医药、兽药等重点食品医药业,做大做强食品医药产业。到2010年食品医药业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山水集团、富美科技、晶恒山田、迪生电子、天诺光电、深圳天丝为龙头,着力发展新型打印机耗材、固态照明、屏蔽材料、新型电器材料等新材料业。到2010年新型材料业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滨河片区、国际金融投资中心片区、田力康商住片区、现代物流园区、留学生创业园、南汝安置小区六大片区的规划建设为依托,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孵化经济,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外包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全面提升开发区现代服务业水平。富美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济南设立总部,并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调整业务,集中资金与力量,向激光硒鼓、固态照明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转移,优先发展激光硒鼓,项目建成后年产激光硒鼓将达400万只,销售收入176亿元,利税37亿元,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硒鼓研发生产基地。
近年来,济南经济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亿元,区内已形成“六纵八横”路网框架,绿化、亮化、净化达到了较高标准,排水、供电、供热、天然气、通讯等管网一应俱全,30平方公里内基本实现“九通一平”。项目建设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已落户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见效,使其尽快成为支撑开发区经济的主力军。
济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立足园区实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确定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定位:全面实施“12345工程”。突出招商引资和创新环境两大工作重点;妥善处理开发建设与科学发展、良性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关系;积极围绕机械加工、食品医药、新型材料、现代服务四大支柱产业,培植壮大产业集群;在开发区招商引资方面,实现项目规模和档次提升。在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经济总量和效益提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配套和管理水平提升。在经济协调管理方面,实现服务和有效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尽快实现工业化城市新区这一目标。
济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从增强开发区干部职工事业责任心、历史使命感出发,精心培育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共同铸造了“超前思维、引领时代、和谐务实、创新高效”的十六字济南经济开发区人精神,并把“三创”(创业、创优、创新)作为开发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提升开发区人的思想境界,增强开发区人的拼搏意识,树立开发区人的创新观念,弘扬开发区人的扎实作风。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行政环境、法制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开发区软环境建设。研究探讨开发区封闭运营的管理服务机制,一个窗口对区内企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围绕提高投资环境的整体水平,把建设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文明规范的法制环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持续推进。坚持以“投资零忧患,入驻零烦恼,服务零抱怨”为改善投资环境的目标,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立区之本来抓,建立和完善“招商审批过程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中全方位服务、项目施工投产后经常性服务”三大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