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中俄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9月3日 09:39
    编者按  去年,中国“俄罗斯年”成功举行。今年,俄罗斯“中国年”正在隆重热烈地展开,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关人士认为,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两国政治互信,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极大地推动了中俄在经贸、科技、人文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为配合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俄罗斯报》已经出版了介绍中国有关情况的专刊,并向本报提供了几篇相关文章,重点介绍俄罗斯有关专家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看法以及俄罗斯最新的潮汐发电技术等。现编辑整理刊出,以飨读者。
    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对外经济关系司司长谢尔盖·切尔内绍夫日前指出,积极发展同中国的经贸合作是当今俄罗斯对外经济战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发展边境经济贸易综合体、建立加工生产企业是扩大双边贸易的有效途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中俄边境贸易额已占双边贸易额的近四分之一。事实表明,利用中国的技术和劳动力,大力开展在木材加工、农业、建筑承包、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从而带动沿中俄边界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目前,俄罗斯许多地区和实业界对中国境内项目投资的兴趣日益增强,这为在中长期内俄罗斯扩大对中国的投资规模提供了有力保障。
    谢尔盖·切尔内绍夫认为,中国“俄罗斯年”和在北京举办的“俄罗斯国家展”对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其中,举办“国家展”是俄罗斯与中国经济关系中令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他说,去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俄罗斯国家展”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的832家企业。俄罗斯联邦的各个共和国、边疆区、州、联邦机构和国家级组织都举办了宣传介绍各自投资潜力和创新实力的推介会。在“俄罗斯国家展”上展出的俄罗斯先进技术设备和最新工艺技术引起了中国伙伴的极大兴趣。截至2006年底,俄罗斯对中国的合同投资额累计达164亿美元,实际直接投资额为61亿美元。目前,俄罗斯投资的项目共计有1975个,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生产、矿物原料和化学原料产品生产、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谢尔盖·切尔内绍夫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自1978年以来,在中国登记注册的外国投资企业已超过50万家。这些企业所吸引的合同投资总额超过129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为6846亿美元。仅去年,在中国登记注册的外资企业就超过4万家,利用外资总额达到630亿美元(2005年为603亿美元)。中国成功吸引大量外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劳动力相对低廉,且拥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中国政治局势稳定,经济政策十分灵活,对外资企业实行十分优惠的政策。  
    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博士、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米哈依尔·季塔连科院士日前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他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中国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与此同时,中国不仅养活自己,还出口许多食品。中国出产的大米、小麦、肉、奶、蛋、茶、生丝,已经占据世界第一位。中国还是世界上钨的最大生产国。世界上70%的玩具产自中国,无论简单还是奇巧的电动玩具,中国都能生产。在世界每个大陆上,孩子们的成长都有中国玩具的陪伴。中国吸引着大量的外国投资,中国每年有2万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额,中国持有巨大数额的黄金和外汇储备。这些都证明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正在逐年增强。此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建立的经济特区。中国在其经济特区内实施的一系列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与此同时,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他们勇于试验,任何一桩大的事业无不从试验开始。这种试验许多都是先从某个省或工业区开始,之后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
    中国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是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目前,两国正在积极加强合作,相互投资,建立合资企业。

图为俄罗斯一家能源公司工人正在铺设石油输送管道

    中俄双边贸易增长潜力巨大
    俄中经济贸易合作中心管委会主任谢尔盖·萨纳科耶夫日前在接受《俄罗斯报》采访时指出,中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都是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中国为俄罗斯的商业交易提供了便利条件,甚至可以说是特惠条件。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俄罗斯国家展”就鲜明地展示了这一点。中国对俄罗斯商品、企业有很大的兴趣。这表明,中俄双边贸易增长潜力是巨大的。
    他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开始,中俄双边贸易额已增长了几倍。2006年中俄之间的贸易额为334亿美元,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为176亿美元,从中国进口158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05%和198%。1996年两国领导人提出要在21世纪初使中俄双边贸易达到200亿美元的目标,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现在中俄双方已经拟订了新的目标————2010年之前双边贸易额要达到600亿—800亿美元,在2020年之前,中国计划向俄罗斯投资120亿美元。
    他指出,俄方高度评价俄罗斯工业家企业家联盟所采取的增加俄罗斯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份额的诸多措施。俄中经济贸易合作中心的工作,是俄罗斯工业家企业家联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尔盖·萨纳科耶夫认为,中俄两国在工业合作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例如,俄罗斯企业可以在中国订购有关生产组件装置,然后利用俄罗斯的制造工艺在俄完成组装,最后把成品销往世界各地。在飞机制造方面,俄方希望中俄合资飞机制造公司具有能与像“波音”和“空客”这样的巨无霸竞争的能力。这样,双方可以共同生产一系列目前航空领域所需的机型。由于在当今世界上,国际航空市场上最大的用户是中国和俄罗斯,因而中俄共同合作可以生产具有竞争力的飞机产品。  
    俄罗斯能源业界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俄罗斯的电力缺口日益扩大。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潮汐能成为俄罗斯能源界的新选择。近日,阿尔汉戈尔斯克州开始实施兴建多座巨型潮汐发电站项目,其中每个电站功率都比目前同类电站高出一个等级。截至目前,北方机械七工厂已经把用于建造利用潮汐能发电的电站所需试验组件做了下水试验。  
    按照俄罗斯制定的2020年经济基本发展目标,俄罗斯的电力需求年均增长将达33%,但如果按照最高目标,则将年均增长41%。即便是按最保守的估计,电力需求也会增加一倍半———从2005年的9410亿千瓦提高到2020年的152万亿千瓦。按照俄罗斯电力控股公司的最新预测,俄罗斯在15年内需要增加1536千兆瓦—1895千兆瓦的电量,从而使俄罗斯国内现有所有电站的产量增至3141千兆瓦—3504千兆瓦。这个数字几乎比俄罗斯2005年的电量(219千兆瓦)增加了50%。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俄政府决定投资800亿美元对能源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在俄政府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要寻找补充资源以促进能源业发展。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趋向于优先使用环保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世界上第一批潮汐电站————有着33年历史的法国朗斯潮汐电站和俄罗斯基斯罗古布潮汐电站都证明,与热能发电站不同,潮汐电站不产生有害废弃物,不会污染环境;其与水电站也不同,它不会淹没土地。根据波里亚渔业和海洋学研究所的研究报告,鱼在经过潮汐电站时几乎不会遇到任何障碍。基斯罗古布潮汐电站的实地实验结果证明,没有发现死亡的或者是受感染的鱼类。与此同时,能源建设科研所也得出结论,自然和社会灾害(地震、洪水或者战争)对于潮汐电站的影响不会危及到电站周围地区的居民生活。不仅如此,在欧洲的Electricite  de  France所有能源系统中,潮汐电站的成本也是最低的(大约比水电站低15%),由此不难看出,潮汐电站成为俄罗斯和国外能源发展的巨大经济推动力。
    出于上述有利因素,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决定积极投资建造潮汐电站。据介绍,俄罗斯计划建造的潮汐电站不仅在功率上,而且在建造技术方面都是史无前例的。其模块组件是按照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的子公司————水利总设计公司的设计建造出来的。该模块组件在北方机械工厂装配有1500千瓦的涡轮机。这种涡轮机是由俄罗斯科学家和工程师研制的,目前世界上尚无同类产品,其特点在于不论是涨潮还是落潮,其旋转方向是不变的。这样一来,就可以将电站的有效工作率大幅提高至60%—70%,同时还能把这种装置的建造费用降低30%—40%。
    “我们急需使用可再生能源,从而使经济发展取得良性增长。而潮汐能源是我们能够开发的领域之一。”俄罗斯水利总设计公司总经理维亚切斯拉夫·西纽金这样解释这一新计划的创意理念。他说,总公司之所以对此项目持乐观态度,主要源于俄罗斯在动力机械制造领域里的技术突破,这一点在北方机械工厂已经得到了证实。按照动力专家的计划,接下来就会开始建设位于亚速海岸边、功率为8000兆瓦的图古尔潮汐电站和位于白海岸边、功率为11400兆瓦的梅津潮汐电站,后者主要是为了经“东方————西方”能源联合系统向西欧输出电力。专家认为,涨潮和落潮所产生的能量能够满足世界能源总需求的15%。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