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新型工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9月11日 15:44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近年来,该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促农,全区经济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2006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8亿元,增长19.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73元,增长1229%。
    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工作效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是该区建立新型工业体系的首要措施。淮阴区对重大项目实行四套班子领办、区领导统一会办、引资单位帮办、组织部门督办的“四办机制”,使客商在淮阴区投资更加“省心、安心、舒心”。
    淮阴区通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来发展现代农业。该区丁集镇的淮安友文人造板制造有限公司年消耗意杨枝桠材10万吨,使丁集镇500多户农民种植的意杨枝桠材不出村庄就销售一空。目前,仅丁集一个镇就种植意杨5000亩。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为友文公司提供原料的农户有4000多户,在友文公司上班的农民有300多人,为友文公司搞运输的有近600人。淮阴区很多乡镇培育了一批能够带动一方经济的农业龙头企业。据统计,目前淮阴已经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
    淮阴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新型工业。淮阴地下岩盐和芒硝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盐制品生产基地。该区于2002年建立了赵集盐化工区,重点吸引一些实力强的企业进行资源合作开发。目前,山西南风和上海太平洋元明粉等一批企业已在这里落户。据介绍,该区将用5年时间,建成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盐化工产业加工区。目前,海螺水泥、万邦香料、力诺玻璃管、辉煌太阳能、民康油脂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已经成为淮阴区建设新型工业体系的主力军。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