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第16届全国发明创造博览会在河北廊坊召开。会议期间,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廊坊“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发明创造成果转化基地”两个称号。
廊坊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廊坊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高科技、外向型为主导,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并举”的城市产业发展思路,采取“筑产业平台、建人才高地、兴创新机制”三大措施,全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落户的发展平台。廊坊市抓住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在廊坊北、中、南三大经济板块的核心地带分别建立了廊坊、燕郊、霸州3个省级开发区,同时还在环京津的区域内建立了环京津产业园区。目前,廊坊市已有9个省级以上科技园区、8个市级科技园区、25个科技示范基地,吸引了中科(廊坊)科技谷、清华科技园、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转移中心、中国农科院的国际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汉王产业园、华为北方制造基地等一大批知名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前来兴业办厂,形成了以园区、基地为辐射源,带动周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格局,使快速孵化、就地转化、对外磁化的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廊坊从1999年开始连续5年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实施年引进大学以上高学历人才1000人、引进中级以上技术人才1000人的“双千工程”。市委书记、市长带队到高等院校进行招聘演讲,先后引进大学生和各类中高级人才17000多名,人才密度指数由5年前的7%提高到11%。从2005年开始,该市着手实施高技术人才引进的“双百工程”,每年引进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副高以上技术人才各百名。仅2006年就引进博士40名、硕士440名、中高级人才661名。
廊坊市委书记王增力说,科技创新有三个支撑点:基地,人才,机制。因此,廊坊打造科技创新型城市的第三项措施就是兴科技创新型保障机制。通过有效联络,廊坊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与京津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创新机制保障下,科技创新成为廊坊经济增长的第一支撑力,使廊坊先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世界上第一台乳腺癌早期诊断仪、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定向钻机等许多第一。
坚持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廊坊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根本性转变。2006年,廊坊实现高新技术技工贸总收入221.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4.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0.6%和21.3%。随着今年总投资达200多亿元的华为、京东方、富士康、中兴等高科技企业的生产基地在廊坊落户投产,该市科技创新创造实力又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