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社会事业建设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0月18日 10:04
连日来,来自西部地区的代表们在讨论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七大报告时纷纷表示,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西部各地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新实惠,祖国西部大地发生了令人鼓舞的新变化。这5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取得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展开、明显提速,是5年来西部地区发展的一大亮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委书记吴靖平代表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到改善民生上,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代表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好消息。
“许多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现实。”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副县长常平代表激动地说,“自2004年落实‘两免一补’以来,我们这里累计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上不起学的问题。如今,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86%。在卫生事业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的资金补助力度,使群众受益面达到90%以上。”
来自西藏的小加油代表是珞巴族人,她告诉记者,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她所在的斗玉村开通了道路,架起了电线,铺设了自来水管,全村7成以上的农牧民住上了新房子。据西藏自治区统计,仅2006年就有29万农牧民乔迁新居,21万人用上了电,32万人喝上了清洁的水。2006年全区农牧民的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754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让来自西部的代表们倍感振奋,也深感任务艰巨。
“成绩喜人,责任重大。”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委书记王晓勇代表用8个字来总结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教育、卫生、文化,每一项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西部地区的社会事业而言,需要整体推进。当前,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仍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仍然发展不足,制约了西部全面发展的步伐。因此,继续促进西部地区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不少代表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必须看到,西部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财政实力有限。这就要求西部地区必须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社会事业建设夯实基础。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伍华代表说:“我们在基层工作,感觉这几年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明显加大。仅今年1至9月,成都市就对整个低保标准做了几次调整,春节前从210元增加到235元,国庆前又增加了15元,困难人群在此基础上再上浮10%,并根据副食品市场价格变化,对他们增发3个月每人每月10元的临时补贴。近几年成都的经济发展为公共财政投入的增加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于许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做出了明确回答,比如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给老百姓吃了定心丸。我们对西部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尽管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事业的困难不小,但我们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看到了机遇和希望!”四川巴中市委书记李仲彬代表说,“巴中是革命老区,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改善民生作为贫困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