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让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需应对三大压力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0月22日 10:05
上周六,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在"金葵花?南都财金论坛"上表示,我国宏观经济在发展中有三大压力,第一是通货膨胀压力,第二是经济增长压力,第三个个压力是社会财富差距的压力。必须消除这些压力,让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货币政策应该走向结构化
厉以宁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首先是遭遇通货膨胀压力,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大,资本过剩导致的流动性偏大造成的。
货币供应量过大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投资偏多,信贷量偏大。在投资偏多的情况下,信贷量肯定是过多,这就造成了货币供应量过大。
第二个原因就是外汇储备偏多。1万多亿的美元储备,就意味着有10万亿的人民币出去了。
第三个原因是银行利率偏低。最近几年以来,我们一直是感觉到物价的上涨,实际上是利率成为零利率,尽管我们把利息税降低了,从20%降到了5%,但是零利率状况现在还继续存在。因为是零利率,所以人民不愿意往银行存款。
怎么解决流动性偏大的问题?厉以宁指出宏观调控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味地依靠宏观调控,更要从其他方面入手,多渠道解决,"货币政策应该走向结构化"。
当然,在现阶段,宏观调控依然是抑制膨胀的较为有效的方式。所以中央正在采取措施,国家也在酝酿出台一些措施。厉以宁表示,要针对流动性偏大的各个原因来想办法。
比如针对投资偏多,信贷过多,一再提高存款的准备金率,使得银行房款量会受到限制。同样,提高贷款的利率,也是为了来遏制信贷过多的问题。存款利率偏低,形成零利率的现象,这种现象采取利息税的降低,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存款利率是否会变,仍在考虑当中,如果是零利率存在,更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过大,民间货币太多。而民间资本找不到出路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个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民间资本没有出路,另一方面全国 中小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融资难,如果能相互解决困难多好。这就有赖于金融改革体制的深化。
此外,厉以宁表示,虽然最近一直讲不用行政手段,而是用经济手段,使用货币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但货币政策同样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是调控总量的一个手段。
厉以宁指出,总量调控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在中国地区差别很大,行业差别很大,所以总量调控容易犯一刀切的毛病,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全国都一样,没有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别,行业之间的差别,这对经济可能带来副作用。
因此,厉以宁认为,货币政策应当走向结构化。通常认为,财政政策可以是结构性的,比如说税收政策可以是结构性的,但货币政策一般认为是总量调控,根据中国的情况,面积这么大,行业差距这么大,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今后走向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更加合适。
同时厉以宁教授也表示,宏观调控当然是有效的,但是全世界即使是发达西方国家,完全是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也不尽如人意,更何况中国这样一个转轨的国家。这时候我们要采用符合国情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这样更客观、更有效。不然宏观调控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务之急
当年我国社会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包括城乡之间社会收入,厉以宁呼吁,"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是当务之急"。
为什么农民收入迟迟不能提高?厉以宁教授认为这个问题必须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他表示,计划经济体制是由两个支柱支撑起来,一个支柱是国有企业体制,另一个支柱是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二元体制,中央文件叫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采用的。当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适应计划体制建立的要求,为了巩固城乡二元体制。今天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着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的考虑。
尽管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家庭承包制的改革开始,但家庭承包制是在二元体制下进行的。承包制取得一定成绩后,中心就转入了城市改革,最近20多年重点改革是国有企业体制改制,包括重组,股份制改革,也包括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基本上没有触动,只能说近几年有所松动,所以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民处在不公平的位置上。同是受义务教育,城市义务教育的学校是国家拨款建设的,而前几年农村中的小学学校是农民自己花钱建的。
当然近几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现在正在逐步改善。从科学发展观,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环境的治理,经济文明建设一直到民主等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问题解决之后,农民进城一切待遇跟城市市民是一样的。
厉以宁表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就在中国未开发的农村。9亿农民,只要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市场自然变大,这是保持中国今后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
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经济增长压力是我国现在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另一压力。厉以宁教授指出,环境、资源、自主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三大门槛。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转变观念,"民营经济不违法经营就行"。
厉以宁一再强调,不要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可持续增长。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为了使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对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十分重要。
其表示,经济中新增长就业人口70%以上是由民营经济在吸收,民营经济越来越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因为它制度是灵活的,盈亏是自负的,敢于实验。而民营经济要大力发展,就要解决民营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
首先就是公平竞争的问题;第二就是融资难的问题要解决。西北民营经济本来就弱小,融资难的问题比沿海困难多了,民营经济想不到办法从哪里融资。这个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到地方的就业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包括地方的财政收入问题。第三就是人才问题。申请职称人才档案管理,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吸引人才。
厉以宁还着重强调,"民营经济应该说不违法经营就行,不要提民营经济要合法经营,民营经济不违法经营跟民营经济合法经营区别非常大"。厉以宁指出,假如民营企业必须自己找条目,哪一条是合法的,但是有一些没有在法律上讲,就没有办法。所以民营经济对它的要求就是不违法经营。这个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
旁边报道
厉以宁讲龟兔赛跑故事
厉以宁教授说,第一次龟兔赛跑兔子输了不服气,他要求比赛第二次。第二次吸取教训,没有睡觉,第二次兔子赢了,这次乌龟说赛第三次。乌龟就说前面都是你指定路线,这次我要指定路线,兔子在跑时发现要过一条河到对岸,乌龟就游河过去了。然后又赛了第四次,乌龟就说,我们能不能创造双赢的办法啊,在路上你背我,在河里我驼你。故事的结果,自然是他们一起到达目的地。
厉以宁教授指出,第一次启示就是在你劣势时,不要气馁不要犯错,坚持等待对手犯错。
第二次启示善于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这是什么意思?兔子能跑,但是这是潜在的优势,第一次他睡觉了,他没有转化成现实优势所以输了,第二次不同了,吸取教训,一口气跑到终点。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每一个企业不要迷恋自己的潜在优势,而必须把它有效转化才有用。
第三次启示,如果发现原来的策略不行了,必须要立刻调整策略。第二次赛跑完之后,乌龟得到一个重要的经验,如果沿着原来的路线跑,只要兔子不睡觉,永远是他赢,第一次换个策略,换一条路线跑,一条河挡住了,兔子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第四次赛跑的启示,合作,优势互补,双赢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这是什么意思?你可以想想,假定互不信任,兔子背着乌龟跑,兔子耍坏把乌龟摔死了怎么办?过河时乌龟把兔子淹死了怎么办?所以如果没有诚信,合作也不成。
什么是流动性偏大?
厉以宁教授指出,其当学生时,老师讲西方经济学时他们并不用流动性这个词,当时的翻译是"灵活性",最近才翻译成流动性。流动性偏大是什么内容?按照中国当前的情况,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货币供应量过大,另一方面是资本过剩,两方面的内容就构成了流动性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