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发布报告:我国不存在全面通胀风险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0月22日 10:11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7秋季报告》
我国不存在全面通胀风险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2007·秋)"论坛昨天在上海举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7秋季报告》。
该项报告指出,目前,在强劲的总需求带动下,我国物价水平呈抬头趋势。不过,当前物价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粮食价格上涨所致,不太可能形成全面、持续、不可容忍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中国并不存在进入全面通胀的风险。
首先,当前物价上涨并非全面通胀。驱动当前货币总量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金融机构调整的内生因素,即居民自主调整其金融资产结构等。目前货币供应量的结构性变化是:股市上扬、储蓄存款下降、M1增速上升和M2增速下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不是导致我国物价总水平变化的基本原因。这一结果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并不是判断未来通胀压力的适当指标,预示着主动性的货币政策将越发艰难。
其次,银行业面临流动性风险。今年开始,首次出现贷款增速超过存款增速。资产中的所有问题,都可能因存款增速下降而显示,这是对中国银行业非常大的挑战。据报告称,自今年2月份以来,全部存款增速已慢于全部贷款增速,随着这种格局的持续,即使没有央行的紧缩政策,银行业的流动性头寸也将趋于紧张。
该项报告指出,央行加息主要目的是提高贷款成本、抑制经济出现过热。但观察同期限的存贷款利差结构发现,1、2年期存贷款利差基本未变,3、5年期存贷利差有所收窄。这说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利益冲动并不因加息而受影响。但需特别注意的是,银行存款结构正趋于短期化,而央行的加息通常是短端少加或不加、长端多加,这就进一步刺激商业银行"短借长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