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海南: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1月14日 14:39
    要问海南现在最为关注的热点在哪里?十有八九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洋浦保税港区!
    今年9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海南洋浦保税港区。这是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之后的我国第4个保税港区。
    “洋浦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功能,是我国目前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功能最强、区域优势最明显的港口与陆地区域相融合的保税港区。”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局长丁尚清在接受采访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海南改革开放的新标志、新起点。”
    事实上,近来海南的大事、喜事一直不断———
    总投资1922亿元的海南东环铁路开工建设。这是海南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通车后,从海口至三亚的时间只需90分钟;
    国家海南旅游岛申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未来,拥有更开放旅游政策的海南旅游岛将成为真正国际化的热带海岛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
    我国第4个航天发射场经批准落户海南文昌。围绕航天基地的设立,航天主题公园、航天农产品品系培育开发等重大项目正纷纷启动,这将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更让818万海南人民感到振奋的是,党的十七大为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海南广大干部群众决心继续在“特”字上做好文章,更加自觉地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以改革开放促海南发展。
    “特”字当头,抢抓机遇谋发展
    利用海南的自然禀赋、特区的政策环境,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机制体制,既是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的现实选择,也是各方对海南的殷切期望。那么海南该如何在“特”字上做好文章呢?
    “首先是在规划上下功夫。”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明确指出,规划工作是建设的总纲,我们把海南省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将包括农村在内的区域经济功能区划、产业分工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纳入一个大系统来统筹运作。
    为此,海南省确立了“一省两地”的战略定位,努力打造“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热带休闲度假旅游胜地”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如何处理好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海南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策略,以加快工业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在生态保护的“硬杠杠”中寻求破题。
    在“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带动下,海南的发展势头喜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包括海南炼化、金海纸浆、中海化学、福耀玻璃等一批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大企业、大项目正在崛起。2006年海南省GDP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的各项发展指标也全面飘红,全省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5.5%。
    “不与经济大省比总量、比速度,坚持生态立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越来越多的海南人认识到,优越的生态环境不应成为发展工业的包袱,相反它应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谋篇布局的同时,海南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现有资源,努力“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促发展”。
    拥有全海岛“四分之一土地、八分之一人口”的海南农垦,曾为国防和地方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垦的发展明显落伍了。“虽然包袱不轻,但拥有优质资源的海南农垦在新形势下应该有所作为!”新上任不久的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说,除在体制上将农垦划归地方管理外,机制上将彻底分离政企,按市场化要求全面整合资源,把农垦产业打造成海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学习了十七大报告后,我们觉得各项工作必须同时推进!”王一新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和时间赛跑!” 
    “失掉了生态环境之美,海南的根本优势就丢了。”在各种大会小会上,省长罗保铭总会一次次强调,海南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
    海南发展工业,有一个广大干群耳熟能详的“三不”原则: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低水平重复建设。“生态立省”战略也已经深入人心,海南人说,我们海南根本走不起“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亚华盛天涯水泥总厂是一个有着31年历史、年产值过亿元的老厂,它见证了三亚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一个知名热带海滨旅游城市的全过程。8月30日,随着该厂5台立窑的爆破,水泥制造业就此退出了三亚的发展舞台。
    据环保部门介绍,华盛天涯水泥总厂5台立窑每天产生粉尘25吨至35吨,经处理后排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为什么还要拆除呢?
    “虽然符合环保要求,但我们企业仍是三亚最大的工业污染源,在长远生态效益和短期经济效益面前,我们服从大局!”华盛天涯水泥有限公司经理陈毓勇说。
    海南铁矿以富铁矿储量大、品位高而著称,素有“亚洲第一富铁矿”的美誉。在离厂区不远的山脚下记者看到,贫矿、尾矿堆放如同一座大山,与周围的郁郁葱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过去,那些贫矿、尾矿大都运到堆场上,有的尾矿我们已经堆放50多年了,最新的一个尾矿堆也有20多年了。”海南矿业联合公司总经理刘明东告诉记者,尽管资金比较紧张,公司还是拿出2亿多元上马铁精粉加工项目,对尾矿进行综合回收利用,此举不仅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为企业每年带来税后600多万元的利润。
    向高科技要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项目进入、大企业带动”下的海南人尝到了科学发展的甜头。
    采访中,一组数字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在工业比重占到53.5%的昌江黎族自治县,2006年工业产值增长了近20%,但全县的COD、二氧化硫这两大污染指标却减少了50%。
    “这充分说明,发展工业并不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发展好了,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和经济实力支持。”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说,只要守好生态环境这条底线,海南完全可以发挥好后发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和谐发展之路。
    “在去年的三亚国际热带兰博会上,我们村的热带兰插花拿了二等奖。”指着身后成片盛开的石斛兰,潘正英自豪地说。
    潘正英是海口市美兰区大林村村委会主任,也是全村第一个种植兰花的村民。去年,潘正英带领全村24户村民组建了兰花基地,当年就有了每亩2万元的好收益,让一直靠种稻种菜的村民尝到了甜头。
    “之所以这么快见效,信用联社可帮了大忙!”潘正英告诉记者,组建兰花基地最缺钱时,信用联社给每户发放了2万元至8万元不等的无抵押贷款,有了这笔钱,加上科学管理经营,基地的兰花产销两旺。“今年的市场旺季快要到了,大伙都准备大干一场!”
    积极创新信贷模式,拓宽支农服务领域,只是海南加快城乡统筹、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今年起,海南省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推行橡胶树风灾险、香蕉风灾保险、渔民渔船意外险等新险种,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保障。
    “小财政也能办大事。”在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海南通过精打细算,在全国做出了多个率先:率先实行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收杂费,率先实行免征农业税,率先在农村居民中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海南还在全国率先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载体,全面推进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几年来,文明生态村创建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数量积累到质量提升,如今已在琼州大地蔚然成风。
    “目前,海南省已形成了82个文明生态片区,文明生态村总数达到7380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三分之一。”海南省精神文明办主任陈修演自豪地说,到“十一五”末,海南22万个自然村将有一半以上成为文明生态村,一条充满勃勃生机的绿色小康之路清晰可见。
    从“一省两地”的战略定位,到“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科学决策,从“生态立省”的确立,到“文明生态村”的全面推进,海南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上获得了来之不易的双赢。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