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区:整合优势资源 发展高新产业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1月16日 11:32
城市中心城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制约就会凸出。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好地破解了这个难题。
着眼科学发展,从优化结构中寻契机。鼓楼区面积只有2662平方公里,发展空间有限。他们从中心城区设施配套成熟、土地价值高、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出发,积极“调轻、调高、调优”经济结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设计研发、现代商务等现代服务经济。积极整合闲置楼宇存量,利用现有老楼宇“腾笼换鸟”及新建楼宇吸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集聚,加大区内工厂、科研院所和驻区单位闲置房产的整合和再利用力度。利用南京家用电气厂破产后留下的18万平方米的厂房,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引入艾默生、联创等40多家软件企业,建成“世界之窗软件园”。与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9所高校及苏宁集团等单位签署协议,创建南京大学————鼓楼高校科技园。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目前二、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12.2:87.8。
着眼特色优势,在高新产业上求突破。鼓楼区有10多万科技人员、58家研究所和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20所大学。该区立足这一优势,优先发展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一是大力发展以软件产业和服务外包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全力打造由新模范马路科技街、广州路科技街、江东软件城组成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先后引进朗讯、艾默生、微软、阿尔卡特等在内的一批国际著名软件企业,联创、联迪恒星、移软科技等国内软件企业也迅速做大做强。2006年,该区软件产业年销售收入达674亿元,软件出口4594万美元,软件从业人员2万余人。二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全力打造以生产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总部金融集聚区,积极培育以IT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总部基地,完善与总部相配套的金融、会展、商贸、物流、培训、信息网络等服务体系。三是根据自身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特点,充分利用、拓新文化资源,全力打造由秦淮河石头城文化风光带、滨江宝船厂文化风光带等构成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截至2006年末,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7.5亿元,资产合计73.7亿元,分别占该区经济总量的13.3%和6.9%。四是发挥由湖南路商圈、新街口商圈、盐仓桥商圈、龙江商圈四圈组成的消费类商业集聚区的品牌效应,消费品市场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2006年,该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4亿元。
着眼和谐发展,在环境建设上谋转变。鼓楼区把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和城市管理环境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对高科技企业给予财政扶持,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科技项目给予特殊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服务软环境竞赛。从2002年开始,组织全区执法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开展“优化投资软环境”竞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突出“平安鼓楼”、“法治鼓楼”建设,开展无案件社区、无案件防区、无案件辖区、无案件物管小区竞赛。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出“精致鼓楼”建设目标,开展创建绿色人居环境社区活动,积极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成为全国首批10个数字化城管城(市)区。
鼓楼区委书记鲍永安对记者说:“发展的物理空间是有限的,但思想观念空间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优化结构、深挖潜力上下功夫、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