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建设 共创和谐城区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采访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2月10日 10:32
厦门市文安小学四年级1班的郭惠跟城里的同学一样快乐。自从几年前父母从漳州龙海市农村来到厦门菜市场卖菜,郭惠就走进了这所位于老城区、以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公办学校。不仅借读费、杂费全免,郭惠还从“红领巾爱心超市”里免费选了课外读物、铅笔盒等学习用品和鞋子。
“这里条件很好,老师同学们都很关心我,我很喜欢这里,学习也不错。”郭惠在文安小学“阳光小队”活动室里对记者说。
“阳光小队”是1998年4月由思明区检察院青年干警石华发起的一项旨在引导特殊家庭孩子“共沐阳光”的课外活动。他发现,一些孩子因属单亲家庭或父母下岗,变得性格内向和自卑。石华倡议将这些孩子组成“阳光小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孩子们消除隔阂感。活动后来覆盖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仅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也得到社会各界青年志愿者的响应。活动形式也从最开始的讲故事、游戏,逐渐发展到观看优秀儿童电影、户外活动、童话剧表演、郊游、读书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我们的目标是引导这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给予他们信心。”现任“阳光小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思明区检察院干警王志强说。
“阳光小队”成立后,文安小学每个学期都有四五十名孩子参与这一活动,10年来,已经有500多名学生受益,他们大都变得非常阳光,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少学生还开始去主动帮助别人。
和郭惠相比,老家在泉州安溪的厦门松柏中学初二学生郭妍则对“爱心网校”印象深刻。郭妍说: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在厦门开了家小茶叶店,过去课余生活比较单调。学校“爱心网吧”的开设,不仅让她免费学到了FLASH制作,还可以上网查学习资料。到目前,思明全区10个街道和11所学校共建了爱心网校,网校既为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提供上网学习机会,又杜绝了社会不良网吧和网站的影响。
“红领巾爱心超市”、“爱心网吧”以及“爱心课堂”、“爱心夏令营”等关心青少年系列活动的涌现,是思明区“爱心超市”的拓展和延伸。2004年5月,思明区嘉莲街道率先创办了第一家“爱心超市”。12月5日,记者走进这家“爱心超市”,看到由市民和社会单位捐赠的米油、日用品、书刊、衣服等分类整齐摆放,街道的低保户和部分家庭困难户,可凭“爱心卡”按月领取所需物品。
家住观远里42号的孤寡老人朱德宏是爱心超市的“老主顾”,除了大米食油,家里一台新彩电也是从超市领取的。朱德宏几年前下岗,生活困难,2005年的一场大病让他连腰都直不起来。街道社区以及思明区红十字会补助了3000元,才让他战胜了疾病。“我不仅腰直起来了,还可以骑自行车。”朱德宏挺挺腰板让记者看,“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社区对我帮助太大了。”
“爱心超市”的创办,得到了中央文明委、团中央、民政部的肯定,也成为2005年厦门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品牌项目,2006年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从嘉莲街道创办第一家“爱心超市”开始,仅仅半年时间,思明区各街道全部开设了“爱心超市”,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配送,形成长效救助体系。辖区各个单位和居民,纷纷为超市捐款捐物,从几吨大米到牙膏、铅笔,无不凝聚着捐赠者的一片爱心。许多学校还纷纷利用这个平台,把“爱心超市”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
“爱心联动”系列品牌活动的开展,是思明区近年来具体实践和谐城区建设的一例。作为海峡西岸重镇厦门的中心城区,思明区近年来经济工作始终保持在高基数上高增长和高平台上新跨越的良好态势,经济实力居福建省各县(市)区首位,在“200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排在第17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思明区更多地考虑民生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让全体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
“我们既要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又好又快,更要在社会建设、民生保障中,尽力为基层群众解忧排难,做好服务工作,体现又好又快。”思明区委书记郑云峰说。
思明区目前有58万户籍人口和30多万外来人口,思明区将他们都视为“厦门人”,在教育、社区服务等方面实行同等管理同等服务。区里拿出近三分之一的可支配财力加大教育事业投资,改善公办和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1.7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仅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同样的教育,还减免借读费和杂费。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和谐之风已经吹遍思明的各个社区。下沃社区是思明区的95个社区之一,刚刚捧回“和谐邻里全国示范单位”匾额。其“代送煤气、代买菜、代办证、代送小孩入托、帮下岗再就业”等为内容的“十代三帮”便民服务,在2005年荣获厦门市社区建设十佳创意奖。思明区的各个社区,也都建立了社区市民教室、社区服务、低保、社会捐助接收、就业、卫生服务、活动中心等“五室六站一中心”,同时在积极创新社区服务方法和手段,把社区建成温馨和谐的“居民之家”。
在振兴社区,有“道德风尚督查委员会”和“道德评判委员会”,解决邻里矛盾和家务事;在深田社区,有心理健康和疏导服务的“悄悄话室”;在华福社区,有老人“除癣队”,让小广告存活不超过24小时;在金鸡亭社区,有“青少年维权服务岗”;在一里社区,有爱心妈妈帮教组……据统计,思明区现有各类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5万个,服务项目130多种,基本实现了“残有所助、难有所帮、弱有所扶、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婴有所托”的社区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