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能源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2月11日 09:53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能源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为目标,在努力增加能源供给的同时,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坚持不懈推进节能降耗,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着力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能源供给能力得到增强,同经济社会
    发展趋于协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能源资源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制约因素。为此,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把加快能源发展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和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能源供给能力建设,能源发展步伐显著加快。
    2007年,预计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达到23.7亿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64.6%;原煤增长75.9%;原油增长12%;电力装机突破7亿千瓦,实现翻番,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到2002年50多年的总和。煤炭和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全国拉闸限电由最多年份的124万条次减少到1.2万条次,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回落到正常水平。2002年至2006年,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由0.51提高到0.66,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由1.29上升为1.32,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
    能源结构有所改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兴未艾
    在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坚持统筹兼顾,放眼长远,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出发,稳步发展煤炭、石油工业,加快发展天然气和水电、核电、风电以及生物质能。
    预计到2007年底,天然气产量680亿立方米,比2002年翻一番;核电装机908万千瓦,翻两番;风电装机增长更快,达到450万千瓦,翻三番。水电建设步伐加快,三峡电站已有19台机组投产,发电能力达1340万千瓦;龙滩、小湾、构皮滩、瀑布沟、锦屏、拉西瓦、向家坝、溪洛渡等一批大型水电站开工建设,部分工程投产发电。
    新能源发展迅速。风力发电取得突破性进展,国电集团风电装机超过百万千瓦,我国第一座海上风力发电站中海油渤海风力发电站成功发电。一批生物质发电厂建成投产。光伏发电和煤层气开发积极推进。
    能源行业建设稳步推进,企业结构不断优化
    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开工和投产大型现代化煤矿1亿吨。骨干煤炭企业集团实力壮大,一些生产安全条件差的小煤矿被关闭,产业集中度提高。累计关闭各类小煤矿9000多处,与2002年相比,2006年煤矿单井生产规模增加1倍。2006年前5家煤炭企业的市场份额为21%,比2004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煤炭企业注重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向电力、焦化、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延伸,多元化经营格局正在形成。煤矿瓦斯治理得到加强,煤炭安全生产条件改善。
    电力行业“上大压小”成效显著。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比重不断提高,截至2006年底,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重达到51.7%,比2002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今年可望再提高2个百分点。2007年关停10万千瓦以下小火电1000万千瓦的目标已提前实现。区域和输配电网络建设不断加快。西电东送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底达到3100万千瓦时。全国农网改造基本完成,中西部10省区农网改善工程开工建设,无电人口比上年减少120万。六大电网实现互联。
    油气资源探勘开发力度加大。取得了冀东南堡油田、四川普光气田等重大发现。全国各油气田重大开发项目积极展开。油气管网建设成绩斐然。西气东输一线工程顺利建成,二线工程即将启动。油气对外合作也在扎实推进,与多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双边能源合作关系,一些合作项目取得了明显进展。
    能源科技取得显著成就,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石油天然气工业形成了从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到生产加工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创新取得进展,特别是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建设、装备及管理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矿井,重点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煤矿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研究得到加强,成立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国有8个矿区实施了瓦斯治理与利用示范工程项目。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得到推广。神华煤制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将于2008年投产。
    先进发电技术和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在电力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百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正在成为新一代主力。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和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技术(CFB)装备国产化项目启动。华能玉环电厂建成投产,成为全球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容量最大的火电厂。水电站设计、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峡左岸最后一台机组国产化水平达到85%。
    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步伐加快,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增殖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正负5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实现国产化,750千伏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直流和1000千伏交流实验示范工程开始启动。电网发展进入了大规模跨省区送电和全国互联的新阶段。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