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有扩大迹象 市场对加息预期再度升温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2月12日 11:10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9%,再创今年月度新高。这也是今年以来,第九个月我国的CPI超过3%的警戒线,并继7月5.6%、8月6.5%、9月6.2%、10月6.5%后,我国CPI第四次创下十年以来新高。
国内国际因素推高CPI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表示,此次CPI再创新高,除了国内因素外,国际因素也成为推高CPI的主要因素。
她说,从国内来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是拉动11月CPI涨幅创新高的主要因素。11月份食品价格涨价幅度虽然没有年初那么快,但仍在上涨,如11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比10月份仍高出0.6个百分点,特别是猪肉价格成为推高CPI的重要因素。
同时,这一轮价格上涨由国内因素延伸到国际因素。进口大豆涨价直接导致豆油价格上涨,国际油价上涨也拉动了中国成品油价格的上涨。目前,中国有近一半的原油依靠进口,国际油价上涨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及石化产业带来很大压力。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按有关发展趋势,11月CPI上涨幅度应该是在6.6%-6.7%左右,但是受国际油价的升高,国内成品油调价的影响,导致数据上升到6.9%。
物价上涨有扩大迹象
此前有专家认为,我国目前CPI高企是由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结构性上涨。但也有专家认为,通货膨胀的趋势很明显,食品价格的上涨固然有季节性因素,但非食品上涨趋势也逐步凸显,如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就很明显。目前CPI同时受到国际市场输入性通胀和国内资源品价格内在上涨需求的影响,物价上涨有扩大的迹象。
对此,祁京梅表示,把CPI分为服务项目价格和消费品价格两大类别的话,今年以来服务项目价格基本保持平稳,但占CPI权重达百分之六七十的消费品价格却一路上扬,从年初的上涨2.6%,蹿到11月份的8.4%。这说明能源、原材料等源头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已传导到生产企业,并导致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进而导致零售商品价格的上涨,这种从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传导的作用已显现,作用程度也在提高。1-11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6%。她预计12月份粮食和石油价格不会有回落,全年CPI增幅将在4.7%左右,明年CPI虽然将出现回落,但仍将保持在高位,约在4%左右。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还较大,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向明显通货膨胀的演变,将是未来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预计今年全年CPI涨幅在4.7%左右,这将是自1996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
年内还会加息吗
CPI数据的持续升高,市场对加息预期再度升温。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加息,今年内还会再加息吗?
祁京梅表示,尽管今年以来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措施频频出台,但年内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要求,面对高企的CPI数据,央行不会视而不见。他们的一项测算显示,因为物价上涨,今年1万元的银行存款到明年其实际购买力将缩水到9927元,面对百姓财富的缩水,央行应该再次加息,缓解低收入百姓在储蓄上的损失。同时她还建议取消利息税,她认为取消利息税与加息有相同的作用,目前利息税已失去了它原来抑制消费的作用,应该尽早划上句号。
中国民族证券策略分析师陈伟认为,尽管美联储仍有降息可能,但央行今年底可能还会加息一次以抑制通胀,同时也是为明年打提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