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经济实现连续增长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2月21日 11:12
根据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的最新统计和预测,2007年南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达到5.7%,加勒比海国家的GDP增幅也将达到5.5%,而墨西哥等中美洲国家的增幅也可达到3.6%。整体看,在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旺盛的背景下,2007年的拉丁美洲,继2006年5.6%的增长后,将走完第五个连续高速增长的2007年,其GDP增速将高达5%。展望2008年,拉美经济增速仍会达到4.6%。如果这一预计准确,连续6年增长后的拉美经济,人均GDP与2002年比,将整体上升20.6%,达到年均上升3%的水平。
联合国相关机构的调查也显示,近一两年来的拉美经济,在对外贸易的加速发展下,展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经常账目盈余增高,二是公共行业迅速发展。从墨西哥和中美洲的角度看,美国经济增长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刺激了相关国家的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而拉美其他国家的对外贸易,则因区域外对拉美石油等资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长而大幅上升。与此同时,拉美区域对服务业和制造业产品的进口增幅,与近年相比也出现明显上升。
长期以来,债务负担沉重一直是拉美经济发展的一大掣肘,近年来这一局面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数据显示,拉美国家的债务与GDP总量之比,将由2006年的26%进一步下降到2007年的22%,而与区域对外贸易总额之比,更是由去年的101%,大幅下降到今年的84%。由于拉美国家对外出口的增长,其外汇储备与上年比,预计将上升570亿美元左右。另外,长期困扰拉美经济的通胀问题,也出现了进一步改善的势头。2006年的通胀率为5%,与上年比下降了1.1%,而其中巴西的降幅最为显著,由上年的5.7%下降到去年的3%。尽管目前还难以计算出准确的2007年通胀率,但从整体趋势估算,今年拉美的整体通胀率将有望降到4.5%左右。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拉美国家的财政形势大都得到改善。5年前拉美国家的财政赤字平均高达3.2%,2006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了0.2%,公共债务也从2002年之前的63.4%,大幅下降到去年的39.5%。
不可否认,拉美国家的发展并不平衡。如部分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就未能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其贸易状况乃至GDP增长形势,要么落在了其他拉美国家之后,要么没有改善反而更为恶化。
令拉美各国政府普遍头痛的问题,还包括长期困扰拉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失业问题。2007年的拉美就业形势并未出现理想的改善。2006年,尽管拉美非农业就业人口增加了近600万,但失业率仍高达8.6%。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预计,2007年拉美国家的失业率仍将高达83%左右。
进一步分析拉美国家在外贸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还可看出多项内在不平衡因素。如在外贸盈余的增长和财政状况的改善中,能源和金属原材料价格的攀升,以及经济活动水平的增高等因素所占比例过高,这些都不利于拉美经济的持续和均衡发展,尤其是未来一旦国际金融等局势出现更多不确定因素,拉美经济抗拒动荡的能力仍较脆弱。
展望2008年,拉美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权威机构认为,要充分发挥拉美经济增长的潜力,提升拉美国家抗拒国际经济形势的颠簸对其形成的震荡,除了继续进行内部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外,眼睛向东看也将成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加快发展和改善与亚太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联系。到目前为止,拉美国家对亚洲的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以及基于资源基础上的制造业,而从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则集中在高科技产品方面。对拉美国家来说,2008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重要挑战,是看拉美国家能否有效吸引亚太国家在连接不同工业贸易链条方面的投资,以及借以刺激亚太国家和地区与拉美区域间贸易的纵深发展。
从目前的态势看,如果不包括墨西哥在内,亚洲已超过美国和欧洲,成为拉美国家的第一大国际市场,而中国则已超过日本,成为拉美国家在亚洲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拉美国家的对外优势,不只局限在资源和原材料方面。在技术人才、劳动成本、科技基础设施方面也有值得重视的潜在优势。拉美国家如果能一方面更有效地协调资源优势,刺激亚洲等其他地区在拉美的高端产业投资,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倾斜,加强初级产品制造业和相关服务行业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使拉美的对外经济多样化,就可从根本上逐步改善拉美国家的长远发展态势。
的确,经过5年左右的持续发展,拉美国家的经济正走向新的岔路口。如果拉美国家能对内加大调整和改革力度,对外提升自身在国际经贸链条中的地位,就能实现持续均衡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