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拿捏好分寸 谨防一收就死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2月25日 10:31
"两防"需要"从紧"。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也要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防止因矫枉过正而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要尽可能避免矫枉过正而导致的超调,避免给下一次危机埋下导火索。
本报讯 据《人民日报》报道,最近,货币政策频频出招。12月20日,在美联储进入减息周期的背景下,央行还是果断宣布年内第六次加息。此前的12月8日,央行宣布年内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前9次每次都上调0.5个百分点的"惯例"不同,这次足足上调了1个百分点,力度明显加大。对于这些举动,央行坦承,这是"为了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要求",外界也普遍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开始登台亮相。
宏调政策从"一防"到"两防"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防止通货紧缩,我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后,面对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新情况,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了适度从紧的取向。
今年以来,我国存在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和物价上涨的压力。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CPI(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全年预计可达4.7%,创下历史新高。面对这些新情况,央行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时,坚持稳中适度从紧,金融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货币信贷投放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并未缓解,投资反弹压力仍然较大;明年的物价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中央审时度势,已将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确定为"两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因此,有必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为此,应当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特别国债、利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提高融资成本、抑制过度投资;应当加大窗口指导力度;还应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另一方面,通过利率、汇率等工具的协调运用保护存款人利益,稳定社会通胀预期。
避免矫枉过正而导致的超调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也要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防止因矫枉过正而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事实上,这样的怪圈不仅在我国过去出现过,国外也曾发生过。"9·11"事件之后,为刺激经济复苏,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普遍实行了超低利率政策,美联储连续12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下调到1%。结果,经济是增长了,全球流动性过剩也汹涌而来。5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的房价上涨了一倍,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原油期货价格也纷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不久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提出,要尽可能避免矫枉过正而导致的超调,避免给下一次危机埋下导火索。的确,这样的判断值得有关方面思考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