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货币政策一放松中国经济将一发不可收拾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1月30日 15:04
"从紧货币政策应调整"引发经济学界大争论,有专家认为--
沈明高:"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政府应当注意这一点,从紧货币政策不能太紧,否则会给宏观经济带来风险。"谢国忠:"我们不能一味的追随国际经济大潮,否则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灾难。"
日前,有观点称,由于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势必面临调整,并且"从紧"的货币政策将有所调整。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政策尺度和分寸的拿捏更为关键,应该对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新的考量。
"宏观调控应当面临新变化,保持政策的弹性和时效性,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经济政策。确实,去年12月中央提出从紧货币政策,但是目前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在这两个月中,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政府应当注意这一点,从紧货币政策不能太紧,否则会给宏观经济带来风险。"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
沈明高认为,如果权衡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和国内通胀风险,主要矛盾应该是前者。应该时时刻刻看到美国经济衰退和外需回落的风险,放松信贷管制,放慢加息步伐,扩大内需,以弥补未来外需的回落。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则预计,虽然政府不会正式宣布中止现行紧缩政策,但是,政府的政策语调将在近几个月内有所缓和,直至年中时静静地回复到较为温和的姿态。
但是,反对声音也不断,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国内经济通胀是首要问题,如果强行跟着其他经济体的调整而调整,"从紧"货币政策一放松,中国经济将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他们强调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依然将"从紧",甚至,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央行还会不惜代价再次加息,其理由是老百姓的财产正在无形中减少,为了保证老百姓的利益和抑制通胀,央行加息成为可能。
谢国忠表示,中国经济问题中,通胀问题是重中之重。他指出,治理通胀压力是国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我们不能一味的追随国际经济大潮,否则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灾难。"谢国忠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到处都是,能源、价格、环境等等,但是通胀是头等大事,不可放松。
他认为,美国经济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在去年一年中都存在。虽然在美国经济衰退的同时,中国的出口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轻工业方面受到影响比较大,但是同样,国际贸易顺差的减少并不能使国内经济衰退。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投资和增加效益来增长经济,并且中国经济在此轮世界经济放缓的脚步中同步放慢,本身对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是有利调整。"谢国忠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必要的,但是出现通货紧缩的局面还言之过早。
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伯成持相同观点。他表示,美国经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所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未必那么悲观。
他强调,美经济衰退影响我国部分出口,我们的经济增长依然存在,通胀压力还在继续增加,没理由和美国一起减息,更没理由改变"从紧"货币政策方向。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BY 刘春香 每日经济新闻
消费者对市场信心重拾。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略有回升,指数表现为96.9,比上月提高0.9点。并且,消费者满意指数和预期指数相比上个月都有所上升。这是在持续三个月下滑后首次反弹。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
业内专家表示,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上升,表明对当前经济状态乐观看好。
不仅如此,构成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也双双表现出反弹。
数据显示,消费者满意指数表现为93.1,比上月提高0.9点。通常来说,消费者满意指数是指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消费者预期指数为99.5,比上月提高0.8点。表明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变化的预期信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