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专家:今年国内物价极有可能继续维持5%-6%增幅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2月20日 11:16
  我国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1%,创下11年以来的新高。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涨幅符合此前市场普遍预期,且今年国内物价极有可能继续维持5%-6%的增长幅度。
  物价呈现结构性上涨
  我国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1%,再度创下逾11年来单月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6.1%的涨幅亦创下三年来的新高,并连续第六个月扩大涨势。专家认为,我国物价仍然呈现结构性上涨的特征。
  数据显示,1月份受雪灾和春节双重因素影响,CPI环比大幅上涨1.2%,导致同比涨幅达到7.1%(去年12月为6.5%)。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2%,仍然是CPI主要推动力量,尤其是猪肉和蔬菜价格分别同比飚升58.8%和13.7%。非食品价格亦有所抬头,同比上涨1.5%,主要是居住成本和交通成本上涨: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6.0%,车用燃料价格上涨6.8%,水、电、燃料上涨5.5%,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5.7%,反映了春运和雪灾造成的双重影响。
  雪灾推高CPI 通胀压力加大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认为,虽然1月份CPI同比涨幅较高,但也在市场预期之内,且环比增幅与往年接近,增幅达1.2%,属于正常水平。这次上涨的主因是今年雪灾及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全年经济增速可能下滑,加之1-2月份因春节因素,一些经济指标可能失真。
  而上周我国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也明确表示,1月份的物价上涨受到了雪灾和春节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面貌。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上周表示,雪灾肯定会对中国的食品价格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例如,雪灾中一些猪被冻死,猪肉价格今后会在目前的价位上保持高位运行,可能略有上涨。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鉴于雪灾发生于1月末,其对于交通物流造成的破坏在2月份持续,加上中国农历正月期间CPI环比通常较高。但刨除短期内灾害和春节因素,亦显示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2月份CPI将在7%以上甚至创新高。
  花旗集团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预计,整个上半年的CPI,将在食品和其他农产品价格支撑下维持5%-6%的水平。中信证券(600030)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预测,一季度CPI将达到7.1%,而全年的CPI更是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5%。
  PPI上涨折射通胀压力
  此外,18日公布的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则上涨8.9%,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目前通胀压力的逐渐增大。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虽然前期CPI的增速加快主要受到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但近期PPI的表现暗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压力也在逐渐上升,这同样可能最终影响到CPI的表现。
  哈继铭认为,雪灾和国际价格传导推高了PPI,预计以原材料类PPI为代表的上游价格膨胀还将继续。他认为,中国属于非贸易品价格通胀压力加大,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要素成本推动型的。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趋势性上升,将使得非贸易品价格涨幅超过贸易品价格涨幅,因为前者是国内定价,直接受要素成本的影响,而后者是国际定价。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