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2007年周口市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文章来源:河南区域合作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2月21日 14:32
      2007年,周口市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各项发展举措,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全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与上年相比,农业、工业、投资、市场贸易均表现出快速发展势头,速度、效益明显提高。夏粮获得丰收,工业经济保持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全市经济稳步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大关,达到8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增速是1985年以来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2.3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39.7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215.8亿元,增长18.4%。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67.9%,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946.66万亩,比上年增加18.38万亩,夏粮总产量44亿公斤,比上年的41.56亿公斤增加2.44亿公斤,平均亩产469.3公斤,比上年的447.7公斤增加21.6公斤,总产、亩产均创历史新高。秋粮播种面积705.65万亩,比上年的621.7万亩增加83.96万亩,增长13.5%。总产量达25.2亿公斤,增长10.2%。其中玉米17.6亿公斤,豆类产量3.3亿公斤,红薯4.2亿公斤。全年粮食总产达69.6亿公斤,增长8.1%。
      ——工业经济保持增长。2007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71.8亿元,同比增长22.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显著,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8.9亿元,同比增长33.9%,实现利税126.6亿元,同比增长83.3%,实现利润95.4亿元,同比增长94.9%。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26亿元,增长36.5%。按区域分,城镇投资完成279.96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农村投资完成120.3亿元,增长29.2%。在农村投资中,非农户投资47.04亿元,增长61.6%;农户投资73.26亿元,增长14.5%。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12亿元,增长57.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0.58亿元,增长102.7%,其中工业投资149.37亿元,增长106.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4.56亿元,增长10.8%。
      ——市场贸易繁荣发展。2007年,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各月增幅稳定在16%左右,城乡市场均衡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其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县及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财政收入持续增加。200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19.6亿元,同比增长28.9%。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收达4.4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7.3%,比上年增加了4.1个百分点。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1.3亿元,为预算的98.3%,可比增长44.8%。今年财政支出的显著特点是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教育、科学技术、农业分别增长71%、136.8%、62.1%,均高于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55.3%的增幅。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8.4亿元,较年初增加51.62亿元,同比少增32.88亿元;较上月下降0.99%,较年初增长10.19%,同比下降9.8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455.88亿元,较上月减少2.42亿元,较年初增加44.98亿元,同比少增10.69亿元。1-12月份,周口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累计2264.71亿元,现金支出累计2238.49亿元,收支相抵净回笼现金26.21亿元。
      ——市场物价上涨。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5.0%,其中:非食品价格上升1.5%、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4%、工业品价格上升1.0%、消费品价格上升5.6%。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价格升幅最大,同比上升13.4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升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烟酒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9个百分点;娱乐教育及文化用品上涨0.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增长22.0%,增长因素:1、工薪收入:它是可支配收入的主体,工薪收入年人均为6022.94元,比上年增长24.1%;,2、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增长快速,人均高达1051.68元,增幅为29.9%,3、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生活最低保障,2007年转移性收入1850.66元,比上年增长17.0%,主要是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标准进一步提高,离退休人员普遍增加了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3122元,增长18.2%。增长因素:1、工资性收入增势强劲。全市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1207.9元,增加204.16元,增长20.3%,对全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2.41%,占全部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8.68 %。2、农业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可靠来源。全市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人均达到1229.22元,较上年增加171.91元,增幅为16.2%,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5.71%。全市农民人均从畜牧业生产方面得到的纯收入为294.03元,比上年增长18.4%。3、从经营非农产业得到的收入持续增加。全市农民从经营非农产业中得到的纯收入人均 212.74元,增加38.01元,增幅为21.8%。其中,经营第二产业得到的纯收入人均为65.21元,增长28.4%,经营第三产业得到的纯收入人均为147.53元,增长19%。
      二、2007年全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2007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3%,是近几年来最快的一年。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2.5%,在几条高速公路相继竣工的情况下,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仍达39.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7.6%,财政收入增长28.9%。都处在历史较高的增长水平上。
      (二)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各月增幅均在30%以上,税收收入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6亿元,增长28.9%。工业效益水平继续大幅提高,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5.4亿元,比上年增长94.9%。商业企业效益水平继续提高,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亿元,增长1.2倍。
      (三)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增多。随着就业增加,工资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可达8800元,增长22.0%,农民人均纯收入3122元,增长18.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是增资的主要因素,2007年,城镇居民工薪收入人均6022.94元,比上年增长24.1%;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丰收,农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长,二是劳务收入增加,三是党的惠农政策,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三、2007年全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2007年尽管全市经济呈现了较好的态势,但在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食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对部分城乡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我市市场物价受全国物价大幅上涨的大趋势影响,持续大幅上涨,食品价格的上涨主导着整个市场物价的上涨。尤其是进入三季度,食品价格更是持续走高。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上涨5.0%,其中食品类价格 13.4%,粮食上涨 8.5个百分点,肉禽及制品上涨 33.0%,菜类上涨 8.8%。油脂上涨15.7%,粮油肉禽蛋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大大增加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负担。受此影响,部分低收入家庭已改变消费行为,缩减某些生活必需品的数量和购买价格低廉的食品。
      二是工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缩小。能源、原材料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调查显示,目前,周口猪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0元,毛猪价格由年初的每公斤9.6元上涨到每公斤14.4元,涨幅达50%,玉米由去年的每吨1300元上涨到1600元,东北玉米由去年的每吨1600元上涨到1800元,涨幅达到20%左右,由于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运行不同步,销售价格增长幅度跟不上成本涨幅,周口的食品加工业受到较大冲击。如大用集团、志元食品、益海粮油等企业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利润大大缩小。
      三是资金供需矛盾逾加明显。第一,近几年来周口市贷款增势不断趋缓。2001-2007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年均增长7.7%,比全省贷款余额年均增速低4.8个百分点。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5亿元,低于贷款增加额17.2个百分点。第二,国家紧缩流动性,对全市资金供给造成不利影响。第三,由于受个别企业信贷信誉度较差的影响,对整个企业的资金贷款都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已经显现。
      四是农民增收空间缩小。近两年来,由于化肥、种子、农药、柴油等各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基本上抵消了国家取消农业税及粮价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民从事传统种植业的效益十分低下,如果计算劳动力成本,甚至还要亏本。同时,由于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水利工程老化严重,抗灾能力减弱,遇有旱涝灾害时对农业生产影响仍然很大。由于基础条件、资金、信息、市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还不够快,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营销手段落后,农产品流通不畅,对农民增收能力造成的影响仍比较突出。
      四、对2008年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2008年,一方面要继续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努力保持目前全市经济增长的好势头。另一方面要下大气力解决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还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1、把大力发展工业生产作为周口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兴周”的路子,这也是实现周口“追赶型,跨跃式”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认真研究周口工业发展的道路和模式,找准发展定位。在工业项目选择上,筛选一批即符合周口实际,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工业项目,形成周口工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促进工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吸引经济发展地区产业转移项目落户周口。随着东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向更高技术装备水平转移,许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生产成本趋高企业大量向中西部转移。而对于周口市而言,相当部分的东部转移企业仍处于领先地位和水平。特别是周口市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对项目的引进有较强的吸引力。对此我市可制定优惠政策,组成专门机构,抽调精兵强将,深入沿海各省市开展调研,加大周口宣传和政策宣传,与有项目转移意向的企业面对面的商谈,争取一批转移项目落户周口。对这些项目的引进要把握两个原则:就是既要积极主动,把能够促进我市工业发展的项目吸引进来,又要加强选择,把那些高污染、高能耗、落后淘汰的项目拒之门外。
      2、进一步研究招商引资的方式和方法。真正实现周口招商引资的新突破,这是破解周口经济发展难题的关键。要以大招商促进大开放,实现大发展,开展全方位招商,形成政府、企业加个人多渠道招商引资的合力。要认真研究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方式方法。一是努力打造招商引资的环境和平台,加快市及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营造客商入境的创业环境和条件;二是为客商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制订优惠政策应该更加合理实在,要比照外地经验,在税收、土地、行政规费等方面按投资规模、产业发展前景、经济回报率等分别给予不同优惠条件,吸引外来及本地客商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三是选择一批预期效益高、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和企业形成招商引资的主体和重点,要敢于拿出好项目、好产品,积极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对接;四是坚持把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来抓,敏锐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新趋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既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的大项目、好项目,又注重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继续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农作物布局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继续用足用活中央、省出台的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惠农支农政策。进一步拓宽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情况下,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同时围绕破解“三农”问题,努力挖掘农业自身增收潜力,加强农作物布局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建设优质粮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努力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4、要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防止出现经济波动。要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的影响,重点监测国家强化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可能采取的措施对投资的影响,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进出口的影响,市场物价推高消费水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紧缩货币流动性、发行特别国债对资金供给的影响,特别是可能加剧工业企业资金紧张状况等情况。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尽早化解,防止出现大的波动,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5、保持投资较快增长,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要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大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投资力度,督促有效益、符合产业政策的年内计划开工项目按时开工,加强重大项目储备,使新开工项目尤其是大中型项目适度有序增加。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积极促进中小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加大对重点企业的监控和扶持力度,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为重点,加快优势产业的培育。要充分利用全市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资源型产品精深加工,主动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好骨干企业、重点产品、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和区域布局五个环节,通过拉长产业链、建设产业群、培育名牌,推进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
      6、要重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国家民政部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消费价格变动应急救助预案制度的要求,对低保家庭实施动态监测、动态补贴,研究建立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补助的长效机制,保证各项补贴的及时足额发放。同时,也要积极关注农村低保对象的生活问题,根据价格变动影响及时增加补贴。
      7、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按照李成玉省长去年9月初在全市调研时的指示精神,要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同时认真落实好省出台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采取政策支持、财政扶持、招商引资的办法,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形成县域经济发展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六、对2008年全市经济发展的初步判断
      2007年,全市各级认真贯彻市二次党代全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实现“追赶型,跨越式”的战略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为2008年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领域: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快速增加。200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593家,比上年末增加87家,根据初步登记,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量将达到600家以上,二是河南联塑实业有限公司(华林集团)全面启动恢复生产、河南通讯电缆有限公司启动生产、投资1.2亿元的思圆食品有限公司方便面生产线将于今年3月竣工投产、总投资2亿元的河南科信电缆有限公司2007年产值突破亿元,今年还有较大幅度增长,河南金丹乳酸有限公司5万吨可聚合级L—乳酸工程、财鑫集团热电联供改造项目、周口富民饲料科技有限公司饲料加工项目一期工程等于去年10月相继投产,为推动全市工业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投资领域: 2007年,全市新开工项目达992个,比上年增加378个,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初步拟定市重大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达87.55亿元。为2008年全市投资的快速增长将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
      消费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城乡市场体系的健全,消费需求也将快速增长。国家在我省启动的“家电下乡”试点,对农民购买家电给予财政补贴,将进一步刺激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综合经济领域的多种因素,结合2007年全市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2007年国民经济各领域形成的生产能力和发展趋势,2008年全市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