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一喜三忧”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2月22日 14:51
2007年,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4%,创下13年来的新高,另一方面消费价格指数增幅达到4.8%,成为11年来的最高水平。据此,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可以用"一喜三忧"来概括。所谓的"一喜",是指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增强,净出口的拉动力明显减弱。而产业结构继续向第二产业倾斜、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继续上升、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就构成了"三忧"。
"一喜",确实是事实。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已经开始向主要依靠消费目标迈进。但是,笔者认为,中国经济中的"一喜"表述用"喜中有忧"更为贴切。虽然2007年中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2%左右,但是,只是与上年持平而已。并且,这种持平是在农民工、公务员收入增加的情况下才实现的,而且,居民储蓄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说明消费还没有从根本上启动起来。
在消费没有从根本上启动起来的同时,进口增加,出口下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减弱,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值得商榷。我们是力求把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经济转变到消费拉动上,而在消费没有启动起来,消费还没有替代出口拉动力时,出口拉动就减弱,必然会给经济正常发展造成大的影响。同时,我们注意到,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中国经济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比如:美国经济一旦进入衰退,那么,消费必然出现低迷,对中国进口需求必然减少,中国的出口拉动不减都不行,这时,如果消费替代作用没有跟上,那么,中国经济出现滑坡是必然的。这就是笔者所说的"喜中有忧"之处。
"三忧"问题不但是事实,而且需要认真应对和及时解决。"喜中有忧"看待"一喜",高度重视解决"三忧",是对中国经济过去和未来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