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农村经济形势发展喜人
文章来源:南阳市统计局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3月7日 13:34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有关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数据再次令人振奋。其突出特点是:粮食连续4年增产,农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
公报显示,2007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加350万吨,增长0.7%。全年粮食总产量数据告诉人们三个信息:一是全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获得丰收;二是粮食总产量实现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三是粮食总产量近9年首次突破5亿吨。
2007年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良好的市场价格和政策进一步刺激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0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5.83亿亩,比上年扩大1000多万亩,增长0.7%。因面积扩大增产粮食60亿斤,占粮食增产总量的87%。二是粮食单产水平保持稳定。2007年全国粮食亩产316公斤,与上年相比基本稳定。虽然2007年我国干旱和台风洪涝等灾害偏重发生,对粮食单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由于粮食中玉米等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对粮食单产起到明显拉动作用,从而保证了全年粮食单产基本稳定。2007年,因单产提高增加粮食10亿斤,占粮食增产总量的13%。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加553元,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2007年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创1985年以来新高。
2007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的特点:一是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家庭经营收入是增收的最主要来源,这两项收入对纯收入增加总量的贡献率达到了87.5%。
2007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1596元,比上年增加221元,增长16.1%。工资性收入的增加额占全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总增量的39.9%,比上年下降20.3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务工收入人均651元,比上年增加97元,增长17.5%。外出务工收入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工资水平提高。2007年,农民外出务工的月工资水平增长12%。
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2194元,比上年增加263元,增长13.6%,增速提高8.8个百分点。家庭经营纯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为47.6%,高于上年21.1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大量增加的主要来源是第一产业经营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1745元,比上年增加223元,增长14.7%,增速提高11.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纯收入人均1304元,增加115元,增长12.5%,增速提高6.8个百分点;牧业纯收入人均335元,增加70元,增长26.2%,增速提高32.5个百分点。
随着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快速增长,2007年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明显减少。公报显示,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785元测算,200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69万人,成为2004年以来农村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一年;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1067元测算,2007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09万人,减少幅度达到20%,是2000年以来减少幅度最大的一年。
公报中的数据明确显示,2007年农业与农村经济形势良好,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农业要稳定,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还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好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要解决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的问题。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一些地区反映,近年来水库数量在减少,且目前尚存的水库大都是上世纪50至70年代建成的,水利设施老化失修,蓄水能力和有效灌溉能力下降,农业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农业抗风险能力减弱。为此,进一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更新和维护水利设施迫在眉睫。要以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为目标设计,建立和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尤其要提高基本农田的旱涝保收能力。
二是要增强粮食继续增产的能力。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受到制约,由于受耕地面积总量和种植结构调整的制约,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越来越小。二是存在影响粮食单产增加的不确定因素。从气象条件看,虽然近四年我国农作物受害平均水平低于前四年,但自然灾害呈逐年上升状态,今年气候条件的变化,仍将是粮食单产能否继续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此,要进一步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特别要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三是要解决好农民不断拓展增收渠道的问题。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有一定难度。虽然近几年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工作力度,农民工就业环境不断改善,工资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农民工增量不断递减,靠农民外出务工规模增加来提高农民收入的难度增大。另外,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大幅增加也有一定难度。为此,要不断拓展增收渠道,才能保持农民持续增收。实践证明,只有进一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才能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