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全年CPI预计5%-6%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3月31日 09:26
  ●中度通胀利大于弊,资源要素价格的调整短期内不会结束
  ●当前给予中石油、中石化这类垄断企业的补贴可谓"荒唐"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可以从目前的 2000 元调整到 5000 元
  ●现在说楼市已出现拐点,还为时过早
  "通胀并非一两年内可以解决。"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昨日表示,中国去年已经进入中度的通货膨胀。他认为,对目前的中国经济现状而言,5%-10%之间的通胀并非危机,反而是利大于弊,可以借机将早前被人为压低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价格调整到正常水平。张曙光预计,资源要素价格的调整短期内不会结束。
  目前为中度通胀
  张曙光是昨日出席《新快报》十周年庆典高峰论坛时作出上述表述的。他说,只要内在矛盾不打断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就还将保持十几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他说,2008年的经济增长会较此前略微放缓,不过考虑到奥运等因素的影响,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仍然有望达到10%。而此前决策层设定的GDP增长目标为8%。
  通胀方面,他预计今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将维持在5%-6%,决策层希望将通胀控制在4.8%以内的目标预计难以达成。
  张曙光将目前这一通胀现状界定为中度通胀。他说,5%以下为温和通胀,5%-10%为中度,10%以上则为恶性。他表示,只要将通胀控制在10%以内,同时收入增长维持10%左右,就"可以接受",这一中度通胀对整体经济甚至"利大于弊"。
  张曙光说,之前中国经济每年10%的增幅,与2%-3%的低通胀并不匹配。"这一高增长、低通胀是以压低资源要素价格得以实现。而现在,人为压低要素价格的时期已经过去,要素价格压不住,中国必须借通胀把此前扭曲的资源价格调整过来。"
  张曙光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产品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资金、土地等要素价格仍为政府管制,导致比价关系失衡。而政府以及中石油、中石化、银行等垄断企业从中攫取了高额利润,比如,中国银行业存款与贷款的利息差就超过4%,而世界平均的存贷利差仅仅1.5%,中国历史上的存贷利差也一般在2%左右。极低的存款利率使得银行可以获得廉价资金用于放贷,而去年,工商银行就实现的净利润超过800亿。
  他还提到,当前政府给予中石油、中石化这类垄断企业的补贴可谓"荒唐",他认为不但不能给补贴,还应对这类企业"收租"。
  价格干预不可取
  张曙光认为,当前这一通胀局面下,决策层已经采取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并不可取。他称,这一方法也不会有作用,"只是把问题将后推"。因为早前被人为压低的资源价格已经压制不住,资源价格的上涨势必会传导到下游。
  货币政策方面,他建议决策层不对称加息,改变银行业利息差过大的现状。不过整体而言,今年的货币政策力度以及频率较2007年都会小得多。去年,央行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四次加息,更发行大量央票降低流动性。而眼下,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位以及中美利差的倒挂,使得货币政策可操作的余地已经不大。
  他建议,人民币的升值和出口通胀可相配合。出口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出口量的下滑,但是出口金额未必减少很多,但是这却可以解决出口过多、顺差过大的风险。
  财政政策方面,张曙光认为,应该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在中度通胀背景下,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这一群体。他说,应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增加教育、医疗等财政支出;另外,政府还应该增加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
  另外,收入政策方面,他建议决策层降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可以从目前的2000元调整到5000元",另外,还应该以家庭人均收入为标准征税。
  针对眼下备受争议的印花税税率,他认为"应该调"。他说,既然政府将其作为政策调节资本市场,就应该根据股市的变化相应做出调整。
  防止楼市拐点出现
  张曙光还认为,政策上,要防止所谓楼市拐点的出现。他称,一旦楼价下跌20%-30%,将危及到金融系统。
  他说,中国的楼市一头连接着财政,一头连接着银行。财政方面,地方财政预算的60%左右都为土地出让收入。有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土地出让金约7000亿,2005年约1万亿,2006年约7600亿。
  银行方面,各地大规模的建设,所涉及资金中大约10%是政府资金,30%来自土地出让金,60%是房地产抵押贷款。在楼市旺的阶段,这部分贷款自然是银行的优质资产,然而,一旦楼市下跌,这部分贷款就容易形成大量的呆、坏账,造成金融危机。
  他认为,现在说楼市已出现拐点,还为时过早。他说,所谓的拐点是指房子的价格和销量都从上升到下降的变化。但目前来说,是否真的出现了这种大面积"双降"的情况,还很难判断,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没有统一的数据显示楼市拐点出现;二是房地产行业地域性很强,一线市场上的价格在下跌,但二线市场的价格却很可能在上升;三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对房地产的需求很大,这要求房地产行业必须扩大供给。
  虽然无法判断拐点何时出现,不过,张曙光提醒说,如果出现了拐点,就绝非是降价1%-2%的问题,而很可能是20%-30%的大幅度下滑。
  问:在通账背景下,个人投资者和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投资方向?
  张曙光(以下简称张):因为货币资产正在贬值,我建议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应对准实物资产,可以考虑黄金、普洱茶和艺术收藏品,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还得具备相应的鉴赏知识。作为企业,可以投资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还可以考虑服务业,举个例子,中国目前正在步入老龄社会,相关的产品、服务还没有跟上。企业要研究社会的需求,学会创新,不能追着饱和的产业跑。
  问:在通胀背景下,企业应该如何调整管理方式呢?
  张:我觉得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改进:首先,通胀使得出口成本提高,企业应该努力降低成本和降低消耗;其次,企业应着重产品的更新换代,并在相邻领域寻找突破;最后,国内和国外的市场都有多个方向,企业可以尝试多元化经营。比如我的一位做服装的朋友,在各项生产成本上涨以后,就把原来位于市中心的厂房迁到了城郊,在市中心开办更盈利的实业,借此来弥补损失,这个做法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问:广州也在进行产业调整,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您认为该如何应对?
  张:以前广州把重心放在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太慢,造成产业发展失衡,现在有这个考虑是正确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以前政府对服务业的管制过多,现在可以考虑让非国有资产也参与进来。再就是政府以前经常把服务业的意识形态放在第一位,忽略其产业功能,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考虑发展跟制造业配套的行业,比如物流,以前只是单纯的仓储和运输,现在分工越来越专业细化,可以关注其中蕴含的机会。还有,可以把现代的信息和技术注入到传统服务业。
  问:正在老挝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指出,政府要努力促进内地股市平稳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集中力量解决经济发展引起的问题。您对这句话是如何解读的?
  张:长期来看,中国股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认为,要使股市真正健康发展,必须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业绩。目前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调整如果得当,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改善。我觉得买股就是买企业,这个基础打好了才是股市发展的根本。
  问:王石之前放言"楼市已出现拐点",但您认为"为时过早",那"拐点论"是王石用来打压同业的手段吗?
  张:王石的"拐点论"可以看作是同业间的竞争,同时还试图影响政府的政策,归根到底是为了自己的盈利考量。我觉得政府应该做的就是防止拐点的出现,让楼市和股市一样,温和地上涨,不要太快。
  问:您在发言中谈到,政府不但不应该给中石油和中石化补贴,反而应该向他们"收租",但这样一来会不会导致油价进一步上涨,情况比现在更糟?
  张:不会,油价是同样的,只是利润分配的变化。政府只是把垄断部门"非法所得"拿回来一部分,减少他们的超额利润,少些社会资源的浪费。这样并不会推高通胀,反而会缓解当前的矛盾。
  嘉宾简介
  张曙光,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曾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两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