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中行报告:对我国经济威胁最大的是物价上涨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4月15日 09:39
  中行报告主要观点
  ◆现阶段对我国经济威胁最大的是物价上涨,以及通货膨胀预期是否能得到控制的问题。
  ◆结构性物价上涨只是物价上涨的具体表现形式,本轮通货膨胀仍主要由货币因素引发。
  ◆抑制通货膨胀预期最有效的手段是加息。今年第二季度有可能加息1次,全年加息1~2次。
  ◆2006年,境内股市的高收益率吸引了境外资金的涌入,2007年境外资金在A股市场掌握了主动权。目前,流入资金可能正在积攒筹码,择机突破。
  ◆人民币汇率不能一下提得过快,以免给产业的转轨升级带来过于强烈的冲击,并避免外部资金在短时期内大量流入。
  稳定通胀预期是抑制物价的重要手段 
  中国银行(601988)昨天发布人民币市场月报认为,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不断加快,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得以强化,并直接导致外部资金的大规模流入,增大了我国货币的供给,对我国物价上涨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同时,美元贬值导致国际原油、粮食、原材料等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有所加大。因此,中行将对2008年CPI涨幅的预计从5.5%提高到6.5%,将全年GDP增长率从10%下调到9.7%。
  报告认为,结构性物价上涨只是物价上涨的具体表现形式,不是物价上涨的原因。而本轮通货膨胀仍主要由货币因素引发,因此,在努力增加短缺产品供给的同时,从总需求的角度控制投资和消费,稳定通胀预期,是抑制物价上涨的重要手段。而抑制通胀预期最有效的手段则是加息。
  中行预计,今年第二季度有可能加息1次,全年加息1~2次,加息仍可能是"不对称"式的,即存款利率的提高幅度大于贷款利率的提高幅度。另外,中行认为,央行今年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境外投资性资本流入与股市相关性强
  报告使用了除贸易顺差外的中国外汇储备月度增长数额来粗略描述投资性资本的净流入,这一指标在2007年4月份后进入下降通道,自2007年11月重新开始上升且上涨速度很快,反映投资性资本加速涌入我国。中行估计,2008年1~2月份这一数据与2007年3月的前期高点相当。
  研究人员发现,非贸易外汇储备增长与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沪深300指数及中美利差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中美利差的相关性最弱。与沪深300指数的相关性比较则显示,2006年,境内股市的高收益率吸引了境外资金的涌入,而2007年境外资金已在A股市场掌握了主动权,2008年初以来这两个指标出现分歧,一方面可能源于境内美元的结汇,另一方面可能预示着流入资金正在股市积攒筹码,择机突破。
  对外降低升值预期 对内稳定资产收益率
  中行报告分析指出,人民币汇率确有低估的部分,但提高人民币汇率与提高其他要素价格一样,需要有一个过渡期,不能一下提得过快,以免给产业的转轨升级带来过于强烈的冲击,并避免由于升值预期过强导致外部资金在短时期内大量流入,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这一分析结果,与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汇率对调整失衡的作用有限,过分夸大其作用既不现实,也会误导调整的方向"的表述可谓"不谋而合"。
  中行分析报告强调,我国目前正处在本币升值过程中的经常项目顺差回落、资本及金融项目盈余快速增长的阶段,加速人民币升值将造成国际资本进入过多,将为未来的调整埋下隐忧。
  报告认为,对外稳定甚至降低人民币升值速度以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同时针对高通胀的现状,在国内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并酌情加息,以稳定人民币资产的收益率,才能为下一阶段我国国际收支的动态调整做好准备。
  中行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在2008年将"前高后低",全年升值预期维持在8%~10%左右,下半年可能走强的美元将给人民币再泼一盆冷水,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强的趋势可能出现转机。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