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专家分析:中国通胀“阵痛” 反助强化经济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4月22日 10:57
  通胀升温之时,适逢美国衰退,分析指出将促使中国扬弃过去以遏抑成本支持工业生产和投资的政策,纠正成本扭曲的局面,初期要不挤压企业盈利,就是令通胀火上加油,长远却是利好消费。
  证券商花旗估计,内地包括劳工成本、地价、商品价格、资金成本被压低、环保成本遭忽略在内的"成本扭曲"状况,若金额量度高达3.8万亿人民币,即相当于中国2007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5%。成本扭曲有其现实背景,花旗指出中国过去便是借压低成本,以扩阔边际利润,但工业生产和投资受低成本驱动并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也降低家庭消费的能力和意愿。
  美衰退催化剂 改善经济失衡
  而一旦内地解除价格管制,或启动所谓"成本正常化"过程,以上述金额相当于内地销售总额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工业企业盈利两倍计,内企盈利蒸发程度可想而知。不过,花旗中国经济师沈明高认为,成本正常化尽管动辄用上5至10年,却是大势所趋,其中美国衰退是催化剂,令当局改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变得逼在眉睫。"如果此轮美国衰退来得较预期深,(中国的)投资主导增长很快便会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唯一的选择只有刺激消费,以消化剩余产能。"他指,解决方法便只有借解除生产要素价格管制,扭转过去重生产、轻消费的局面。
  内企盈利遭挤压 行业或整固
  通胀本身已带有推动消费性质,美林解释当预期价格上升,消费者一般倾向消费于当下;而一旦名义利率跟不上通胀,令实质利率下降,对储蓄无疑也是一种打击,反之对消费则是刺激因素。如韩国和台湾在1987至1994年的经验便印证,在通胀升温下,私人消费增长较整体增长更快,同期消费股也跑赢大市。
  亚洲在新一轮通胀中或经历阵痛,花旗认为,中国企业盈利遭挤压的机会,或更大于生产商将成本转嫁,转化成通胀压力,内企或将经历行业整固,不过经历阵痛后的内企以至中国经济,无论在企业竞争力或经济增长质素,均可望再上一层楼。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